![]()
|
基于双螺旋结构的本科 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作 者:王 宁 苏华玲
(厦门华厦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4)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以过程管理的质量管控理念,设计构建教与学的“双螺旋结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学习侧将学科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系统的认知体验中结合个人特点和发展诉求,获取“量身定制”的知识结构,并反馈至新一轮的知识体系重构。在教学侧要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维度应用能力入手,从构建原则、构建过程和实践措施,并反馈至新一轮的构建。通过在双侧螺旋式提升的背景下实现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双螺旋结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打造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了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1]。为了更好的保障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都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尝试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文以基于过程管理的理念,探讨“双螺旋结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什么是“双螺旋结构教学”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即“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2]。它由戴明提出,因此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又被称为戴明循环。它目标在于对所管理项目质量的螺旋式提升。而教与学的“双螺旋结构”则是一种教与学两个螺旋式提升的交叉与叠加。它在旨在保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在学生学习侧将学科知识分为两个部分: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其中“核心知识”是学科的基础和主干,“拓展知识”则是与核心知识相关的内容。在实际的本科教学体系双螺旋结构教学中,教师会将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相融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构建符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并将学习结果反馈至新一轮的知识体系重构。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地引导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各种实验中得到整体学生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在教师教学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维度应用能力入手,从构建原则、构建过程和实践措施,并反馈至新一轮的构建。从而教与学的双螺旋结构在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3][4]。
二、双螺旋结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一)构建原则
一方面要将“以学生为中心”放在首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将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中心发展的位置上,结合实际教学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通过有的放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不断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最大程度上发挥双螺旋结构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和适宜性。另一方面,则是要关注多元化评估的重要性。在评估教学质量时本科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内容,采用多种评估方法,从“学生评估、同行评估、专家评估”等角度,更加全面了解现有教学质量和教学情况,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发挥双螺旋结构优势,让每一名本科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从业、创业提供支持与帮助。另外,对于广大一线本科教职员工来说,还要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持续改进相关教学模式。从实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看,应具有一定的自我修正和改进能力,并且时刻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优化现有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在事半功倍的学习模式中得到更好的进步和成长,以较强的综合素养来投身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二)构建过程
构建过程决定着双螺旋结构课程的质量,因此在“构建过程”之初,首先要制定与本专业相匹配的教学质量标准,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突出要点、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让广大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每一个阶段的要求,并通过调整自身来紧跟学科发展规划。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这个机构存在的作用在于能够从教师、学生乃至用人单位、领域发展的角度入手,做好全方位的课程监督、评估和教学质量改进。借助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不断发挥双螺旋结构优势,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己任,打造更加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等中实现师生“双赢”。再次,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高各个本科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创新现有教学质量、完善现有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1]。最后,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按照教师的指引和双螺旋结构发展向导,获得更加系统、全面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同时也要从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入手,在关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就业、创业、择业能力。此外,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各个领域进步诉求,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发挥校友联盟、专业领域专家协会等方式,实时收集和处理与现有专业相关的发展信息,为学生提供实践支持,结合双螺旋结构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实现既定的教学、就业、创业目标。
三、双螺旋结构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研究
(一)教学质量方面
为确保本科教学在双螺旋结构下的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实践措施的具体应用检验。在笔者所在高校的实践尝试表明体系富有成效。首先,要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对课程教学水平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还要加强教学管理与监督,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并稳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在不断优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全方位提升整体本科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此外,还要关注人的要素在双螺旋结构中的应用。一方面,本科院校要结合学科专业,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和交流平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深度提升和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从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课堂实践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学科和学生需求,在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在发挥双螺旋结构优势的同时,让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变得更加具有可操性。另外,通过关注教学质量方面的实践,进一步发现教学过程的各种瓶颈与问题,及时改进,激发师生的教与学体验热情,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在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5]。
(二)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应用
一是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明确的教学管理机制来确保整个本科各个科目的教学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并持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通过“教与学”的逐步提升来做好课程授课与监督以及完成年度学习计划的整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现有教学管理水平,从多指标综合督导与评价奖励、总结分析,指导新一轮开课等方式完成新学年申报,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委员会遴选新学期课程,以满足学科发展要求和人才市场竞争需要。在精准的调整和优化中不断提升本科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关注教学质量方面的实践,有效促进双螺旋结构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落实,从“举一反三”中及时识别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此外还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满足各个学科乃至用工单位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教学手段,确保更多的本科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在“完成年度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进行关注,通过参加年度大赛考核检测引导学生获得自我评价分析,并结合每一名本科学生的实际指导其开展下一年度的系统学习,在个性化的选修课程活动中,引进更加先进、完善的学习体系。在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环节中,高度重视对各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为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四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一方面,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参加学术会议、进行教学观摩等途径不断提升整个队伍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纳入到评估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指标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要求[6]。
综上所述,双螺旋结构下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探讨可以为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首先,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是保障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来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有效对接。其次,要从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的角度,为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支持,特别是要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构中,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评估工作、落实教学质量的“双侧发展”原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再次,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整个体系构建中所存在的一些偏差,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入手,全方位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在满足不同学科和学生的需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敏,杨前华.基于成果导向的PDCA专业教学质量诊改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26):117-120.
[2]王宁.基于过程管理的高职排课辅助系统研究与实现[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02):169-173.DOI:10.15911/j.cnki.35-1311/n.2013.02.014.
[3]陈明明,汤虹,蔡志猛等.“三螺旋”视角下区域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1):11-12+20.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8.11.006.
[4]朱准,匡芳君,冯亚丽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应用[J].计算机教育,2022(12):208-213.DOI:10.16512/j.cnki.jsjjy.2022.12.016.
[5]王宁.基于IFCEM的学生评教模型及方法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04):151-153.
[6]汤虹,陈明明.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