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作 者:张新月
(连云港市院前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042)
大
中
小
摘 要: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关键。在基础教育阶段,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化德育教育于无形,促进小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正向化。音乐学科是艺术类学科,利用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德育教育手段的灵活化,更能让音乐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促进音乐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音乐;德育;课堂;思想;活动
前言
音乐学科在小学阶段较受欢迎,小学生们爱唱爱跳,喜欢在音乐课堂中放飞自我,摆脱学习的烦恼。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亲和力。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是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要主动思考的问题。只有转变教学思想,引入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让小学音乐学科的德育作用发挥出来。
一、感受丰富生活,渗透德育教育
进入小学校园之后,学生的社会身份发生了转变。小学生们不再是家中自由自在的儿童,他们是小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多学科学习任务。在校园生活中,学生感受到压力,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不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音乐学科,是艺术性学科,也是帮助小学生释放压力的学科。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元素。
像在讲解“丰收之歌”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小学生们聆听《丰收歌喜洋洋》让学生开放思维,联想丰收的景象。通过学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将自己的情感与丰收结合在一起。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秋季的丰收景象,让小学生从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城市家庭生活限制中走出去,关注农业,关注农作物和农民的劳作,认识到生活的广阔性。又如在讲解“甜甜江南”这一单元时,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欣赏,能够感受到江南风光的美好和江南独特的意味。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学生来说,透过音乐内容的学习,了解与北方风格截然不同的江南,有助于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惊喜。对于江南的学生,可以用艺术化的角度去感受家乡的美好。用音乐教育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丰富小学生的见识,有利于小学生生活热情的高涨,促进学生成为更积极的人。
二、关注生活态度,感受幸福情感
生活态度的建立,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小学生们,从小就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有去多种娱乐场所的机会。与多年前的小学生们相比,现代的小学生生活十分幸福,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更对“和平”、“幸福”没有概念,认为生活就该是这个样子。面对这一群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小学生,教师要通过音乐教育渗透一定量的生活态度,让小学生们懂得一切来之不易,懂得付出与感恩,从“一切理所应当”的生活态度中走出来。
在讲解有关于家庭、亲情、幸福生活的歌曲时,教师要利用这些歌曲的主题,在课堂中与学生开展讲座,促进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像《爱的祝愿爱的罗曼斯》、《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甜甜的秘密》这些歌曲,在传递“爱”。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让小学生想一想妈妈的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出来,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做了什么,促进小学生关注一些生活细节,从各个方面感受妈妈的付出,懂得感恩和回馈。又如在讲解《外婆的澎湖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说一说自己外婆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们将外婆的付出视为应该,甚至会觉得外婆偶尔很烦人。但在思考和阐述外婆形象之时,小学生会不自觉地以积极的角度看待外婆的言行,从“烦外婆”转变为“感谢外婆”。将歌曲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再引导学生将这份情感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有利于小学生生活态度的转变。
三、激发责任意识,带领思维成熟
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建立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建立更高层次的个人理想。当代小学生从小生活在长辈的关爱之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在学习与生活中考虑别人,更别提集体、社会与国家。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是当代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利用音乐教育,引导小学生成为“不自私”的人,才能让小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在思考更多问题的过程中成熟起来。
比如,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像在讲解“五彩民歌风”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们学习多民族音乐作品。面对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作品,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创作风格,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一些民族文化知识,让小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从自己的生活圈子解放出来,关注民族与国家,有利于小学生民族意识的发展。又如在讲解“地球妈妈”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建立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深入感受人、动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力,努力成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保护环境之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音乐学科知识和技能,更有多元化的精神观念。利用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精神元素,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有利于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利用音乐教学推进德育教育,才能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 关于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1(6):16.
[2]王维君. 聚焦核心素养开启中小学音乐德育教育新征程[J]. 情感读本,2021(20):7-8.
[3]安雪梅.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思考[J]. 孩子,2020(20):231-232.
[4]张海英. 聚焦核心素养,开启中小学音乐德育教育新征程[J]. 文渊(中学版),2020(3):2561-2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