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90后”大学生生长和发展于社会环境大变革的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特殊的一代人。总体说来,当前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得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坚定、健康的理想信念,“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内容涉及到“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以及教育方法研究等等,希望通过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探索出一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路。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前言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关系到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80后”大学生逐渐走向社会,“90后”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主体,“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提上日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探讨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目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
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占据了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成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然而,很多“90后”大学生成长在受功利主义化、金钱利益之上、个人利益之上等社会观念的影响,理想信念逐渐迷失,为此,必须加强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理想信念,促进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目前,“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的主要表现有:
(一)有理想的多,为理想付诸行动的少
当下,高校流行一句话:“理想和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成为很多“90后”大学生的口头禅,生动的表达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一次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问卷调查中,针对“你有理想吗?你为理想付出了行动吗?”一题,有大约95.5%的人选择了 “有理想”,但是仅有25%的人选择了“有计划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一数据表明多数“90后”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相对较少。
(二)理想万万千,能够始终坚守如一的少
“90后”大学生成长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多元化造就了“90后”大学生理想的多元性,他们不再局限于公务员铁饭碗的理想,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看待个人的成才之路。但是,理想的多元却没有改变他们面对现实的勇气,很多“90后”大学生面临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时,缺乏坚守理想信念的勇气,在挫折面前俯首称臣,在现实面前知难而退。当然,“90后”大学生脆弱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想调整这一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三)理想现实化,能够到达一定高度的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尤其是开放的社会肯定物质和利益,利益至上观、金钱至上论成为一些人的思想追求。在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0.5%的人表示“追求真理,并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有63.4%的人却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90后”大学生开始认识到物质的作用,开始承认物质,追求利益,攀比心理使得“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随着对社会的深入了解,理想信念逐渐现实化,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和境界的少之又少。
二、“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分析
只有明确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方法问题。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极为复杂,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革、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我国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国际环境、国内环境、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等都能够影响到“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都可能成为导致“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来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来了社会主义的低潮期,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开始受到质疑,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资本主义的理想信念,一部分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动摇,甚至受利益和物质等方面的影响,开始树立起金钱至上和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观念,这实际就等于承认了资本主义的理想信念。此外,“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高新科技成长的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外来文化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等负面影响,这些都会导致“90后”大学生思想的迷失,甚至导致理想信念的缺失。
(二)国内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期,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的偏差,使得部分“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90后”大学生开始崇拜金钱和物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积极引导“90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人们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转型时期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高校教育的影响
由于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抽象,而且难以量化考查,所以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很多高校只是象征性的开设相关课程,而开设的课程也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考查为主,并且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往往难以调动起“9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90后”大学生本身就是为了凑学分而不得不坐在教室听课,必然效果不佳。再加上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比较忙碌,日常琐事较多,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追求问题,更是疏于这方面的管教和引导,导致部分“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
三、“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探析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好“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为基础,使“90后”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一)树立起现代化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起现代化理想信念教育理念。为此,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巧妙引导,培养“90后”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教师,还要与学生学会平等交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的思想动态,以现代化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创新理想信念网络教育平台
“90后”大学生身处现代化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显然传统的说教方式丝毫吸引不了“90后”大学生的兴趣,所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想信念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加强“90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可以尝试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理想信念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不断拓展“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三)加强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枯燥的课堂讲解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因此,“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应落实到社会实践上来,通过社会实践构建第二课堂,比如红色圣地旅游、参加英雄扫墓活动、创办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基地等都可以成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理想信念是衡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要素,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现阶段“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我们不能刻意回避,应主动找出原因,并积极探寻“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为此而不断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 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2] 任中杰,“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3] 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1(4)
[4] 徐俊川,论当代“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作者简介:蒋作用、1970年8月30日出生、男、汉族、云南曲靖人、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共云南工商学院党委委员、党校副校长、机关党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