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96到 1997 年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新设置了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归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中,并更名为“行政管理”,这不仅是行政学专业的学科归属上发生了变化,更意味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实务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 社会需要 教学方法
一、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培养目标“大而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各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候注重“通才”培养,行政管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涉及领域众多,但是学生“博而不精”。有学者把这样一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称作“泛管理人才”。实际上这样一种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说是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繁而杂”纵观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繁而杂”,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涉及领域众多。由于开设课程涉及领域众多,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许多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入校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弄不明白自己究竟要掌握哪些知识。不仅新生如此,许多老生也普遍有这样一种感受:好像什么都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而且学习所有的课程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了解该门课程。
(三)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理论讲授方式,教学内容多以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和原则性等为主。单纯的理论教授,教师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学生理解吸收的非常少。这种课堂教学也难以使学生获得定性、定量等专业的分析工具和具备更高级的专业素养,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满足公共管理需要、处理公共事务以及解决公共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
二、行政管理教学改革之道
(一)培养目标定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行政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的。那么我们在培养目标定位的时候就不能含糊不清,和其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差别不大。
我们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而不是笼统地讲:“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这些不同的需求主体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分别有哪些?它们的需求是否一致?在培养目标定位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弄清楚,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
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失败。可喜的是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开展工作去调查了解各类组织对行政管理学生专业知识以及能力的需求。
(二)完善课程体系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这样就为我们完善课程体系指名了明确的方向,应该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需要出发,从未来科学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需要出发,从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各具特色的学生。社会的共同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整个社会对我们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期待,然后结合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有一些和时代以及社会不接轨的课程,那么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删除;能够使学生具备行政管理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管理能力的课程,我们必须把它们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加以调整和优化。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管理学门类以及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二级学科)归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中,并更名为“行政管理”。这不仅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上的变化,更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改革中提倡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以提高趣味性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社会调查报告法;实现教学相长的换位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分组讨论法;达到学习和深化课程内容以及进一步交流思想为目的的演讲法;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
总之,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历经磨难和坎坷才站稳了脚跟。夏书章教授说过:“行政管理学一旦脱离实际,它就失去了生命力,不再有任何价值和发展的空间。”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应该是实务型和针对性的,在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中应始终贯彻这一点,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厚书,李百齐,刘东渤.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3]倪星,付景涛.我国公共行政学教育模式反思[J].公共管理研究,2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