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作 者:李棱汇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中城小学,浙江 临海 317013)
大
中
小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结构化”“整体单元视角”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门课题。针对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教师要从“制定单元作业设计目标”“整体构建”“全面掌握”三个角度出发,研究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对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准确的阐释,从而对小学数学单元作业高效展开设计,促进学生建立全面化、系统性的数学知识结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单元作业
教师要防止过分强调课时要求的教学安排,要推动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将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联系和学生的核心素质联系起来。数学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基于大单元的整体视角下,教师要完善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实践证明,高品质的单元作业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技能,促进“双减”的实施,可以帮助落实新课程标准。
一、制定单元作业设计目标
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目的就像是一座灯塔,可以指出单元作业的类型和内容的设置方向,让教师清楚知道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目的,从而提高单元作业的科学合理性。要想制定合理的数学单元作业,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育理念之外,还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单元作业的设计目标应该是综合性的、针对性的和创造性的,能够激发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时学会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单元知识后,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理念,明确教材的设置目的。同时,学生对单元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教师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模式和教科书内容相结合,制定出此单元的作业目标。学生学结束本单元学习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十道典型计算,让学生在实际学习情境中完成单元数学作业,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学会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灵活地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会用”和“活用”两种不同的情况,在学生做完了一个单元的任务以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努力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思维。教师设计单元作业的时候,要明确每个单元的内部关系,面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指导学生高效完成单元作业。
二、利用思维导图完成单元作业
数学属于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科目,教科书编写按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教科书的内容,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结束后,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加有条理,教师可以安排“画思维导图”的单元作业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树状图、将单元内的知识连接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厘清其中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做好课堂上布置的数学单元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的知识,由于本单元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作业任务,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完成单元任务,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思维导图,把这个单位的重点给梳理清楚,要让学生通过单元思维导图作业,能够直接地发现知识点关联。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树形图表,把每一节课的内容都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教师设计分层完成单元“画思维导图”的作业,帮助各种水平的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整体把握单元作业内容
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教科书内容的教学难度呈现螺旋状增长,有关的数学知识会按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分配到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时候,既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又要对有关的知识进行融合,以此来促进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汇聚成面,集面成体”,以此来解决一些学生对知识的碎片化问题。学习结束后,学生往往会忘记所学习的内容,从而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教材知识点在课本中的位置,把其他单元里有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数学知识链条。例如,教师在教学“比例”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自行设计,分组测量运动场上的石雕高度作业。在学习这一课的课程以后,学生对各种测量手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要求每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第一组,学生需要利用正比例的知识,对雕像的墙壁边缘高度以及石雕的影长测定,然后对雕像的高度进行估算。第二组,采用比例尺数学方法,而第三组采用了照相的方法,请学生与石雕合照,然后按照学生的真实身高,进行高度的估算,各组学生都要擅长使用本节所学的内容,来完成教师所安排的数学单元任务。通过不同的学习小组,使用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的讨论,巩固自己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思想交流,体会到数学的美妙。
结束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从整体单元角度出发,梳理课本知识点的联系,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确定学生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目标。同时,将引导型、说理型和操作型等单元作业的方式进行结合,对单元作业进行全面把握,实现对单元作业的整体化、系统化和结构性,帮助学生构建起条理化、模块化、的数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雪琼.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教师,2023,(25): 45-47.
[2]刘东连,贲锦良. 优化单元作业设计,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双减”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 37 (04): 90-94.
[3]周悦.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2022,(81): 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