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 者:詹华富 (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镇中学 561200)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特别是培养农村学校的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就更为重要。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保持学生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每位置身于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在人教版思想品德第八册(上)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①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②欢迎其他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③由同学推选出的5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5位被推选为评委的同学也已正经八百地坐到了主席台上开始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初中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
二、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作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身。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三、教学方法新颖而富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可能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久而不厌的学习心理。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思维——求知欲。这一点,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应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有趣就是有兴趣;有味就是内容精深,值得品味;有奇就是教学新颖有创见;有感就是有启迪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讲之后自己提出问题,产生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
例如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问学生:“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什么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什么要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提出新问题:“公有制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什么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日益显现,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能很快进入角色,带着问题自主地学习课本内容,明白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结得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当然,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仅仅使学生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还要善于转换,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平时不感兴趣的事物上,让他们把无趣变有趣、变轻视为重视。
四、引入时政热点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不断地在教学中加入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同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认为思想品德教学就是条条框框,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一门与我们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引入时政热点,把课本教学与社会热点及关注度较高的问题结合起来,拓展思想品德课的外延,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时政热点也是学生所关注的,与学生联系较为紧密,学生会有更多的感触与见解,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与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高。时政热点也是中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在考查不会直接考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而是通常以背景材料出现,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入时政热点时要加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每每有重大国内国际时政要事,我都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方向,适时指导与点拨,不要让学生的讨论离题。平时教师要多听新闻、多看报纸,多方收集,把握时代脉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代接轨。
总之,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内化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并达到新教育理念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