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依托优秀传统文化 涵养幼儿家国情怀的实施策略
作 者:周克霞 刘琬华
(彭州市实验幼儿园,四川 成都 611930)
大
中
小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TCCX&DZX-119)
摘 要:彭州市实验幼儿园通过构建传统文化活动,在 “幼儿园、教师、幼儿”等不同层面进行实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幼儿家国情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序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着眼培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家国情怀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为之坚持奋斗。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让幼儿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恩美好的时代和伟大的祖国,并发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以后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理论概述
(一)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蕴含的宝贵资源是教学素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凝聚力。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优势主要呈现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团结精神是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充分表现,如《战狼》《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的热映,人们被其传递的爱国情感深深感染;二是兼容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续弘扬和传承,对于国外的优秀成果也要积极采纳和汲取,使其为我所用。三是运用力。“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功来源于抓住机遇和不懈的奋斗,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在幼儿教育中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二)家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将家国情怀培育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有助于努力培育新时代幼儿的家国情怀,增强新时代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能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二、实施现状
根据彭州市实验幼儿园课题组的前期调查和实践当中,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影响不容小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存提升空间。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情感挖掘不深。
(二)幼儿对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理解有困难。
(三)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不合理。
三、实施必要性
(一)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提升办园品质的必然要求
办园品质的提升需要以课程的改进和研发为助力。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识,是任何学校提炼和丰富其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
(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化人的教育使命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面向幼儿进行的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端。启蒙教育体系之灵魂在于传承精神血脉,建立文化自信。
四、实施策略
(一)持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求高,同时还涉及教师是否拥有系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反思和批判能力。因此,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幼儿园充分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彭州市实验幼儿园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幼儿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有序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一是以系列化荐读的方式帮助教师快速了解相关知识,彭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利用每周的教职工例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学习,为老师们推荐传统文化的书籍,引导老师们了解相关知识,促进形成知识结构。
二是采用强化园本教研科研的方式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彭州市实验幼儿园通过邀请专家定向指导、强化内外交流研讨等,以专题研究引领课程方案的落实在研究中深化教师对传统文化价值及内涵的思考,推进各类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经验的梳理与反思。
(二)持续传承、拓展、创新传统文化滋养幼儿成长
一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有机渗透。“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早就深入人心。在晨间时分,孩子选择喜欢的方式与老师或抱拳行礼,或鞠躬互道“早上好”和“再见”;在传统歌谣声中,孩子重温从爷爷奶奶那里学来的游戏,或是“老鹰抓小鸡”,或是跳皮筋;在午餐后温馨的散步时光里,教师和幼儿其乐融融地大手拉小手,玩成语接龙游戏;离园时,与等待家长来接的孩子们一起说说民间童谣等等。教师有意识地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渗入些许传统文化元素,这样传承下去,将积淀出更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为了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实验幼儿园将主题月划分为:迎新月、雷锋月、表演主题月、爱国主题月、读书主题月等。
三是在环境创设中有意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和幼儿一起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浓厚的环境氛围,润物无声,孩子们浸染其中。因此,我园在教室墙面上与主题相匹配的、由孩子绘出的“家乡”,和代表性建筑的照片,如龙兴寺、升平桥等,使本土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
四是在节日节气活动中全面浸入。以幼儿个体发展为原则,渗透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观察、记录、探索、游戏、科学、艺术等多种方式去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各方面。我们将通过四个维度:节气认知、节气自然科学、节气习俗体验和节气文化艺术;五大领域:语言、社会、健康(游戏和饮食)、科学、艺术(美术和音乐)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提升能力,在生活中将节气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变化。
(三)加强家园共育,增强家庭、家教和风对传统文化的实践渗造力。
通过班级微信群积极推送过传统节日的微信,鼓励家长重视传统节日,增加节日的“仪式感”,比如给孩子讲节日的来历,祭先人诵经典等,引导孩子深挖节日文化的德育内涵和历史价值,注重传承性和时代性结合,利用传统节日的活动规律,适时进行家庭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01-25.
[2]刘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