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作 者:李 霞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灵寿镇学区, 河北 石家庄 050500)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这“火药”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乐于写作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注意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趣事、意事。表达见闻感受,使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一)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体现在每当接触到新事物时,都会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新鲜事物的感受或讲述所见所闻。教师可以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可以将他们有意识的组织在一起聊天。例如:在举行完一场跳绳或跑步比赛过后,教师积极的将学生组织起来聊天、讨论,所有关于这场比赛的内容和话题都可以涉及。有的学生会说出比赛前后的一些心情,有的会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样进行的,而有的学生会分析比赛结果。教师可以边听学生讨论边在黑板上理清学生思路,归纳重点。为他们今天的作文准备好素材,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整理完成一篇自己的《比赛》作文。
(二)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将兴趣迁移到观察生活和写作上来。例如:新学期,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那么这时候老师可以利用这件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为自己出主意该送怎样的学习用品给自己的孩子,这时学生都会各抒己见,有的说文具盒、橡皮擦、铅笔等等,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说出学习用品的用处、形状、颜色等更详细的方面,在学生在充分表达观点的基础上,老师把学生的观点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的作文素材就收集完成了。
二、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小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资料较少,词汇量不够,生活经验缺乏导致书面表达不清楚。所以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常常出现有话想说却无从下笔的情况,教师可以归纳出一些好的文章、电影、书籍,介绍给学生阅读和观赏,阅读材料还可以成为作文的范例,可以丰富学生词汇量和学习写作方法。在和学生做游戏结束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心得,做到先参与,再观察,最后再作文。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阶段初期看到雪景只会用到“白白的,很漂亮”等词汇;到后来会用一些“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等四字成语来表达,再到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比喻“飞舞的雪花好像轻薄的羽毛”,到“雪花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走来,雪白的外衣,轻盈的步伐,如此娇羞”的拟人。语言表达的进步是与阅读分不开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书中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扩大知识和词汇量。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语文的综合性既体现在语文中无论从主题、年代、国籍,还是选材的语高和文体、题材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体现在语文中的阅读、作文、基础知识等互为影响和补充。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目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写作前,必须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在写作时,就可以不费吹灰而信手拈来。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读书有益,既是读者思想中的一次旅行,又能怡情、博彩、长才。所以,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书籍、名著导读等,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水平,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又要贴近小学生的心理机制。除了基本的古诗推荐和故事书、经典童话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国内外名高名著,挑选学生适合阅读的书目。诸如像《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些外国名著等,教师就要先把几种译本和出版社拿来比较,找到质量优良的一种推荐学生,而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沉思录》等偏理性、重哲理的文字,因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尽管名气很大,但我们也不提倡学生拿来阅读的。
三、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写作是运用综合的语文知识的训练过程,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读懂课文,通过分析让学生明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学习别人不同的见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比较好的创意,教师需要适当的保护和鼓励。
(二)尊重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鼓励学生抒发自我情感,表达内心话语,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命题权交给学生是学生自我建设、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学习。自主命题作文通常用日记、周记、游记等及时表达的写作方式来完成,学生自己主动的去选题构思并且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具有特色,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一定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提高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
一直以来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不停的帮学生修改,从字词句到标点再到文章的结构,这种方式学生不会思考到底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好而是一味的改正老师所说的错误,缺少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问题比较大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再仔细推敲,做到大问题化小,问题小的同学之间相互评议,学生在帮别人评价的同时也能巩固知识,做到思路明确。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恰到好书可以鼓舞学生敢于写作也乐于写作,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更高,让他们再更上一层楼,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的成语,一个好的比喻都应该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犹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让学生写最喜爱的水果时,我让学生对水果进行看看、闻闻、尝尝等活动。写自然物时,就带学生出校门,与自然界进行亲密地接触。写社会现象时,让学生用细心的眼光观看,用发现的角度学会思考。止如福楼拜所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如写《我是环保小卫士》一文时,就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是环保?环保有哪些重要性?环保可以怎样做?我怎样为环保出一份力?然后,让学生成立环保小组,如有的是收集废旧电池小组,有的是保护绿化小组,有的是节约水源小组,有的是减少噪音污染小组……学生首先是从我做起,以自己促他人,然后,出谋划策动员家人及周围的邻居甚至小区的居民和学校的校友,一起来支持这项活动,参与这项活动。最后,在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环保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是学生事后所津津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