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王 璇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553300)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从伟人贤哲的思想可以看出,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本文特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如下探讨:
一、让数学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数学在其发展各个时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诸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小欧拉智改羊圈;金冠之谜等等。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 “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四、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搞好“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光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曾形象地说,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给予学生的那一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一问三不知,或者采取回避、敷衍的方法,这个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了。
  总之,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