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 者:张友英 (太平街道庙廊小学,山东 济南 512269)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更新势在必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开始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发散个人思维,形成数学能力。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关系着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更关系着小学数学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改革;知识;应用
前言
数学,是与数字、几何密切相关的理论型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接触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应用公式,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还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情境的创设、练习的丰富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轻松、高效、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育改革的真正受益者。
一、创设趣味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沉浸感,从而将更多个人精力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上。当代数学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利用有意思的内容、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将多媒体的教育优势发挥出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整合图片与视频资源,有利于小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内容。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影响着后续数学学习体验。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计算题目的各个计算步骤。用一张张图片,让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变化,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思维。与传统的静态化学习内容相比,动态化的图片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计算相关的逻辑思维,再次遇到计算题目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在计算逻辑的推动下完成计算学习任务。又如在讲解“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时,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了解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成果。先展示各个角度的观察成果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观察的物体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从众多观察成果图片中,选择与物体相关的一张。在趣味化的情境之下,小学生没有数学学习的任务感,而是以快乐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完成数学学习,学习效率更高,热情更高。
二、设置生活任务,消除学生知识障碍
利用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要让小学生真正学好数学知识,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较为吃力,存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困难。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强,认知新的数学知识时,以感性思维为主导,致使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利用生活化任务,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在完成生活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像在讲解“大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通过丰富素材的提供,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渗透综合化的数学知识。从进入小学之后,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学习数字,从10以内的数字学到100以内的数字,学习万以内的数字和亿以上的数字。每一次数字范围的扩大,学生的数字学习和理解难度也在提高。在读数和写数方面,面对更多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像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人口普查数据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认识大数的资源。一个人一分钟心跳的次数是较小数字,对小数字进行累积,就会形成大数字。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较大数字的来源,并在生活中寻找一个自己想要了解的大数字去计算。有的学生对下雨数字感兴趣,便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了解一个月下雨几次,估计出一年、十年、一百年的下雨次数。学生主动探究之时,教师没必要关注其数字的真实性或准确性,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提高其应用能力为先。
三、促进小组合作,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现代化特性,反复、长期组织小组学习活动,便效率不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讲究小组合作的科学性,建立规范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分工,鼓励学生一起研究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像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数学广角内容时,教师要求各小组共同寻找一种以上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合作中,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起在多种思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加强监督,杜绝能力弱的学生或内向学生将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引导小组长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好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在小组合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个人价值,为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学生全身心参与,才能在问题解决之时产生愉悦之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课程背景之下,教师要不断开发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手段。利用情境的创设、生活任务的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改往日传统数学课堂的样貌。引导学生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发展个人思维,解决问题,分析现象,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明确的发展目标,在更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中提高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顺清. 基于新课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J]. 考试周刊,2023(34):92-97.
[2]石艳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4):47-49.
[3]戴虎强.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科学咨询,2023(2):201-203.
[4]林格.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情感读本,2023(3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