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赵春荣 (贵州省习水县第三中学 564618)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教学成为艺术,以培养出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高效的课呢?我认为,在一堂课中教学安排合理、紧凑、学生学习的质量好、效率高,每个学生个体的能力都有所发展,那么这堂课就可以说是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明确观念、精心备课、简要讲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讲完一堂语文课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减少“无用”的话,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语文原本就博大精深,完全可以上天入地,再加上相关的政史地知识,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对于老师来说毫无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讲多少?
以《荷塘月色》为例,这样一篇文不甚深的经典美文,可以谈语言之美,可以讲写景抒情,还可以讲解散文的鉴赏等等。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将备课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全都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讲完后还担心哪里没讲到,下节课继续?
在我看来,大可不必这样。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与其让学生面对一大堆混乱的知识手足无措,不如一节课学一点,日积月累,自然融会贯通。所以笔者在讲解本文时,首先抓住文章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写的是荷塘和月色,还是荷塘的月色?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去领悟散文之美,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文章,品语言,评文段,完成一次“读、品、评”的散文奖赏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学目标集中而单一,自然讲得也就少了,让学生学的时间相应的也就多了。
当然讲得少并不代表什么也不讲,更不代表不负责任地乱讲。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对所讲课文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把握,也就是要求教师有高质量的备课。“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粤教版为例,课改后,课本分为必修、选修两大部分,共12个模块。如何在三年的时间内学完并留出合理的时间复习备考,原本就存在一个筛选的过程,教师讲什么,这首先是值得每一个一线教师去思考、准备的,并不能说选得多了,讲的也就应该多了。其实,教材的丰富,是为了提供给广大师生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一个更丰富的语文世界,而不是让师生在这其中疲于应付,一篇接一篇地被动学习。
二、教材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上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图求面面俱到。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语文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师生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老师该强调的不强调,不该强调的大讲特讲,学生也没有消化重点的方法,导致时间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的学习。学习的重点常常成为学习的盲点,知识体系不完整。“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和面面俱到的强调,是导致低效课堂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潜心研究教学”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强后盾,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学是一门学问,有一种魂隐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谛的、抓不住它的精随的。教师课前应该大量占有资料,潜心研究教材,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做到了然于胸,上课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驾驭有度、收放自如。
三、课堂艺术安排——优化过程环节
课堂四十五分钟,应激点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课堂是乏味的,也是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和记忆习惯的。每篇课文可根据其不同特点精选一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大胆的取舍,力求详细恰当、各有轻重。
例如:《荷塘月色》作为华文经典美文,内容含量很大。最开始我也是既讲作家作品、社会背景,又讲语言风格、情感线索、结构特点、经典修辞等等。后来我发现,这种全面分析作品的方法很拙劣,最后在学生的脑海里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几年再教这篇课文,我舍弃了旁的环节,把重点放在了指导诵读上:朗读、诵读、配乐读、背诵……通过反复读,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语言风格及作家的情感倾向等,并且还能将精致优美的语言熟记于心应用于平常的写作训练中,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学的审美效果达到了,时间也节省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
依循层级实施训练,进行分步教学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依循层级,分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
 “依循层级”,即在宏观上按能力层级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训练;“分步进行”,即在单篇阅读中按“通读,整体把握”,“精读,品味鉴赏”,“研读,扩思质疑”三步进行,“突出重点,兼及其它”,即在阅读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学习该年段应习得的能力。如《季氏将伐颛臾》,编排在解析能力年段,则重点学习“能否整体感知本文内容”、“能否读懂句子含义”、“能否理清三告三对的结构”等;编排在鉴赏能力年段,则应在通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赏析三告三对是如何层层推进的”、“设想冉有闪烁其词、推诿责任时的神态”、“揣摩孔子晓之以理、喻之以害、言之以本时的心态”;进而提出“你对孔子的政见有何看法?”“今天应不应‘陈力就列,不能则止’”等。
五、研究教学材料,明确教学层次,将提高效率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学的层次关系如果不明显,势必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例如某种文体的文章,高一是这么教的,高二是这么教的,到了高三还是这么教,甚至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教与学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没有先后差异、难易差异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很好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以致许多学生直到高三还存在语文基础不牢固,缺乏起码文体意识的毛病。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做到了求同学异。就教者而言,是有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在不悖于教学大纲与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作好整体教学规划。就不同年级而言,可就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由易而难地、由低而高地落实到不同年级中进行具体化训练。如作文训练:高一则主要进行复杂记叙文训练,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高二则主要进行论说文训练,提高其议论能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则主要进行审题等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那么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明确,学习思路也就清晰,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寓教于乐,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知识面前变得自信和快乐起来,也才能最终实现我们课改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课程改革执行者的人民教师,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