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数据认知能力的探讨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数据认知能力的探讨

作 者:秦 琦 (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江苏 无锡 214187)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行,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迎来新挑战,教师越发重视学生数字技能、数据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基于此背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数据思维,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策略,培养学生数据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数据思维;认知能力
众所周知,新时代是数字时代、信息化时代,为适应数字化发展中的数字化人才需求,教师需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入手,重视学生数据思维开发。但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对学生数据认知能力开发不足,课堂教学策略亟需优化、调整。对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加大学生数字技能培养力度,稳步提升小学生数据认知能力,以发散学生数据思维为己任,切实为国家、设备培养数字化预备人才。
一、问题引导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应积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数字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深度开发学生数据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使其在今后课程学习中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不同角度的问题勾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多方因素考虑问题,以此提高学生认知能力[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字化思维解决问题,学会量化分析,将问题转换为数字、数据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借此锻炼学生将问题数字化,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一方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以问题情境导入,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信息科技知识。
例如,教师进行《初识“画图”》课程教学时,课前准备好PPT课件,远程控制学生电脑,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如何利用电脑画出电子图形”,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知识学习。教师展示矩形、圆形等图案在电脑中如何调整、确定,带领学生做相应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心挑选简易图画令学生思考如何复刻、重新图形中的简易轮廓,并鼓励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适当创新,引导学生将该问题数字化,详细拆分图画中有几个简易图形轮廓,分别位于图画哪个部位,可以利用怎样的顺序进行组合、作画,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调动数据思维,不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使其顺利完成作画。
二、情境创设,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最重要的是“兴趣”。教师应暗示、引导学生了解在小学信息科技这一学科中,不仅有电脑、键盘、数据等,还蕴含大量精美、绚丽的图片、视频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就能将其记录下来,自主完成美好画面的制作。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以视听观感刺激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2]。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开发学生数据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数字技能,树立学生自学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样化技能,营造不同情境氛围,针对课程教学内容选用欢快或节奏感强的音乐,并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令学生充分发挥数据思维,自主完成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进行《制作主题板报》主题活动时,明确“儿童节日庆祝”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就儿童节目彩排、演练、举办等一系列活动制作相关板报,教师可以先展示样品板报,配合欢快的儿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信息科技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板报设计。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共享功能,随机选择学习小组,派遣学生进行制作思路演示,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强化班级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数据认知。
三、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数据认知能力
为有效提升学生数据认知能力,教师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主,分层设计项目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使其在不同项目类别实践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逐渐掌握数字技能,开拓学生数据思维,养成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项目主题分为基础型、巩固型以及创新型,在基础项目中,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相应信息技术的内涵概念、简易操作流程;在巩固型项目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课本内容,模仿、复刻操作流程,从而达到巩固课程知识的目的;而在创新型项目中,对学生的数据认知、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有更高的要求,能够综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能力,有效开发学生思维
例如,教师在《初识Scratch》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式教学,针对Scratch编程设计分层项目,要求学生在基础型项目中利用Scratch编程功能进行几组几何图形的双层嵌套,组成简易图画;巩固型项目设计为学生不仅要完成双层嵌套,还应学会递归程序,并能应用该信息技术进行不同几何图形的变换、组合,使得双层嵌套的图案更具观赏性、趣味性;在创新型项目中则鼓励学生不再局限于嵌套技术应用,可以自由发挥,发散思维,创新创作嵌套循环、图章命令、递归命令以及过程定义等多种功能的结合,适当进行图案色彩填充,结合所学知识自主选择图案风格、方向。教师借此不断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数据认知,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对培养新时代数字化人才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善于利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得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技术不同板块技能,强化与学生交流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提升学生数据认知能力,全面开发学生思维,养成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佳黛.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提升数据思维能力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2]周斌.大数据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2022(30):64-66.
[3]王晶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