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智慧环境下教育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要要要以地质灾害监测课程体系为例

智慧环境下教育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要要要以地质灾害监测课程体系为例

作 者:张岭江 李 曼 喻东铭 曾 淋 张 书 渊重庆邮电大学袁重庆 400065冤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为技
术发展带来新机遇。智慧学习环境也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新动
能。通过依托智慧学习环境,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线上线
下教学的优势,促进课程要素的有效融合,实现智能化和个性
化的教学,同时满足了地质灾害监测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要
求。
[1]
这表明,针对高校地质灾害监测课程改革理念的需求,以
智慧学习环境为基础展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改
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趋势
地质灾害监测是一个重要领域,对学生的地质知识和监
测技术要求极高。传统教学方式在知识传递上存在局限,而混
合式教学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兴趣。
[2]
通过整合传统
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得以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
得地质灾害监测知识,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然而,
混合式教学改革也伴随着挑战。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以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潜力。同时,保障在线学习资源的质
量以及加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适应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
题。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地质灾害监测课程中的
实际应用,分析其影响和效果,同时也会讨论所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推动教育技术在智慧环境下的更广泛
应用。这一研究为教育领域的教育技术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
路和经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未来
的专业人才
[3]
智慧环境下地质灾害监测的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设计
1、明确目标
我们将明确地质灾害监测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
地质灾害的深刻理解和监测技术的熟练掌握。课程的目标包
括使学生能够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有效的监测措
施,以及应对紧急情况。
2、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涵盖了每周的主题和学习活动,特
别针对地质灾害监测的核心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安排。我们
将教授地质灾害类型、监测技术、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策略等
内容。
3、教材选择
选择优质的教材,包括在线教材、视频资料、模拟工具等,
以支持地质灾害监测课程内容的传授。在线学习资源将为学
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包括地质灾害案例分析、实地监
测模拟等。
4、融合混合式教学
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我们将融合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
学习,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面授课程中,我们将组织
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地质灾害监测的实际工作。此
外,小组讨论将加强学生的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评估和反馈
评估和反馈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关注学生在
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将设计多样的评估工
具,包括考试、项目作业和学生展示,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
表现。及时反馈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改革措施
1、提升课程内容质量,多途径扩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现代化社会要求,我们利用地质灾害监测课程构建
了“弹性预设—自主学习—生成资源—展示交流—评价反思”
的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动态生成新
的教育资源。同时,我们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元素全面融入课程,引导
学生深入分析教育传播与思政案例,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
综合能力
[4]
2、线上与线下结合,构建多维创新教学策略方法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我们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地质灾
害监测课程的深度融合,采用了六维度混合学习策略,包括问
题导学、微课自学、学案辅助学习、小组互学、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辅助学习和评价促进学习六个方面,促进了线上
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
[5]
结语
当面对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混合式教学成为了加速数
字化转型和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突破口。我们的研究秉承着
地质灾害监测课程改革的理念,力求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创新
教学方式。并且,我们关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混合式教学,
将其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课程中,以更好地实现新时代人才
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2]MACLEOD J, YANG H H, ZHU S, et al. Understanding stu
dentspreferences towards the smart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
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812280-91.
[3]杨宗凯. 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
历史担当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39(1)5-1135.
[4]杨晓宏郑新田春雨.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内
建设目标与建设策略 [J]. 现代教育技术202131(9)
104-111.
[5]丁永辉.基于高分遥感的高海拔地区滑坡识别解译[D].西安
长安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