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构建“3456”高校党风 廉政建设工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构建“3456”高校党风 廉政建设工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作 者:高文军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西青 300387)

 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是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廉政建设具有自身的规律与特征,重在防微杜渐、扣好廉洁的“第一粒扣子”,重在言传身教、培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重在潜移默化、发挥对师生的思想引领作用。目前,高校廉政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形式不丰富、统筹管理不周密、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在此种形势下,高校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必须对当前廉政建设工作展开深入的探究与分析。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健全机制体制、创新教育形式、搭建载体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启智润心、塑铸教师崇德敬业品质、涵养校园优良政治生态。
一、新时代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政治性任务,是一项长远的、意义非凡的目标性工作。
(一)“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站位不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两个责任”认识不清,主体责任意识虚化、弱化,监督工作存在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对新时代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够。
(二)纪委监督管理还不够严格
纪委书记履行日常监督不到位。部分学院纪委认为,学院党委承担主体责任,自己只承担监督责任,加之对监督责任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精准,导致部分纪委监督职能、内容和方式简单化,党内监督实际效果不佳,监督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三)思想源头教育仍不够
部分师生对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同感不强,对廉政教育偶尔表现出“不耐烦”的思想情绪。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约束还不到位
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师生未主动运用“第一种形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未成为常态。
(五)党风廉政建设形式单一
忽视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质与内涵,工作开展未落实到点,造成了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甚微。
(六)机制体制建设不完善
在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当前大学生中仍存在学术不端、骗取或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学生干部“贿选”等问题。
二、“3456”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坚持“四个突出”,完善“三条路径”,推进“四大工程”,搭建“五星阵地”,写好“六篇文章”,形成一条“内化于心”“固化于制”“物化于境”“外化于行”的廉政建设闭环体系,着力构建“3456”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系。
(一)突出规范和规矩,构建“三条路径”
1、完善工作规范化路径。紧盯重要节点,关注重点人、重点事,及时做好提示及警醒教育,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会暨警示教育大会,深入开展廉政谈话,紧固思想堤坝。分析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2、完善制度规范化路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和廉洁文化建设方案,构建科学有效、运行顺畅的机制体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起来、强起来。
3、完善档案规范化路径:紧盯“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打造精准监督“廉洁身份证”。将干部任免、年度民主生活会材料、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受到表彰奖励和处理处分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党风廉政回复意见等材料充实归档。
(二)突出聚焦和聚力,推进“四大工程”
1、突出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政风清明”工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三重一大”事项会议集体研究决策制度,扎实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制度,突出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2、突出重点领域监管,推进“校风清净”工程。聚焦招标采购、招生入学、评奖评优、申请入党、学生资助、人事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自查自纠。
3、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风清正”工程。强化以德立教,打造廉洁从教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举措》等相关规定。
4、突出传承清廉文化,推进“学风清新”工程。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宣教方式,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党史、校史,不断挖掘廉洁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师生讲廉政故事、悟廉洁文化、树廉洁品格。
(三)突出长效和常态,搭建“五星阵地”
深挖学科特色、强化阵地建设、擦亮廉政品牌,积极营造崇廉尚洁校园氛围。一方面搭建“一米长廊”、党员活动室、廉政教育等“线下教育基地”,开展“一米长廊”廉洁作品展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壮大“线上媒体矩阵”,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设“党风廉政”专栏,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知识答题活动,增强廉洁文化辐射力、渗透力。
(四)突出创新和创效,写好“六篇文章”
1、写好“三会一课”文章: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的必学内容,将廉政教育作为党课宣讲的必讲内容。
2、写好“政治生日”文章:“政治生日”是一次全面的政治洗礼,是增强党性锻炼的“加油站”。在“七一”来临之际,为党员颁发“政治生日”贺卡,写明入党时间、入党誓词、组织祝福,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3、写好“课程思政”文章: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合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4、写好“科研诚信”文章:开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师生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遵循学术规范,树立科研诚信的理念和道德观念。 
5、写好“正向引导”文章:大力挖掘廉洁元素,通过组织“廉政笔会”“剪纸话廉”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党员师生自觉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改进作风提供了丰厚滋养,倡导大家知廉守廉、与廉同行,让清廉思想深入人心。
6、写完“反面警示”文章:要不断完善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引导教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做到警钟长鸣,切实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三、“3456”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点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象牙塔”,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要不仅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气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律意识,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师生素质,构建党风廉政建设“三进”体系。
(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领导班子
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及“一岗双责”意识;抓好年度述职述廉工作,督促其带头作廉政报告、上廉政党课。
(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教师群体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表彰师德标兵、树立先进教师典型;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执教为民、行为示范”的意识。
(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大学课堂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积极挖掘大学课程中的廉政元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础性工作。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担负着引导青年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砥砺高尚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廉政建设,深入挖掘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探索新时期高校廉政建设的创新体系,以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向常态拓展,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突出规范和规矩、突出聚焦和聚力、突出长效和常态、突出创新和创效,围绕中心、多措并举,不断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强化廉洁自律的教育管理、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强化反腐倡廉的制度保障,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一条“内化于心”“固化于制”“物化于境”“外化于行”的清廉闭环,营造“学廉、思廉、践廉、传廉”的浓厚氛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建设品牌,着力构建“三四五六”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系,持续擦亮“清廉天工”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