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 者:范家梅 (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安徽 合肥 230006)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传播和编程技能培养,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当代小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提高。思考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编程;课堂;思维;发展
前言
编程,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程能力,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编程能力的提高,能够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点。重视编程教学,利用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编程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整体能力提升。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意识
在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重视课本中编程知识的传播,更要利用好网络平台,搜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重视小学生编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是学生接触编程的桥梁。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求出发,利用课内外资源的有机融合,建立个性化的编程教学资源库,让小学生在个人学习兴趣的指引下选择更多元的学习内容,建立更客观的学习目标,才能让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当代小学生自主利用云盘等新兴工具去下载学习资料,让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拓展全新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省力,学生还能够在信息筛选过程中形成信息处理能力,在实践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像在讲解“我的机器人朋友”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了解机器人的诞生、发展,了解机器人家族。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鼓励小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与机器人相关的文化信息,开放小学生的眼界。在学习VJC仿真软件环节,可以利用操作小视频这样的课外资源,丰富编程知识的讲解方法,让学生换种角度接触与课本内容相符的课外辅助资源,促进小学生编程学习兴致的提高,让小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渐开放起来。
二、创新教学手段,培养思维能力
与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相比,编程知识更有意思,更加灵活。很多小学生将编程视为好玩的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快乐地提高个人编程能力。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促进学生在类似游戏的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一堂课,不仅学习了编程知识,还锻炼了应用能力,提高个人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我制作的机器人”这一课时,在之前的学习之中,教师已经引导小学生们在仿真环境下输入命令,让机器人动起来了。在本堂课中,要进一步利用LOGO语言、ROBOLAB编程软件引导小学生自主设计与搭建机器人,让机器人能够在桌面上或者普通的地面上动起来。开发与设计这样的程序,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科技大赛中的选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科技大赛的背景,播放对应的音乐,让小学生进入参赛状态。在比赛准确阶段,即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教师为主导,带领小学生一起探究让机器人动起来的编程语言与软件,解决小学生的学习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知识,再进入到比赛环节。小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机器人程序开发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个都像一个电子工程师一样,调用自己学习过的编程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语言与程序设计,加强课堂学习参与感。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给学生运用知识的空间和机会,转变小学生编程学习的状态,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从而提升个人综合实力。
三、推进合作探究,学会接受不同
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与编程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建立。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方式和技巧,在合作交流中灵活思维,学会接受不同,求同存异,具有自己的主见,也愿意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在编程学习过程中,合作能够降低个人学习难度,探究能力加深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利用具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解决小学生的学习瓶颈问题,才能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率。
像在讲解“海龟起步爬台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出一个自己通过命令画出来的图形,参加小组比赛,小海龟的前进、转向等动作要连贯美观,通过小组内自主设计,与其他小组小海龟共同参加动作表演活动,由观众投标决出冠军”。这样的任务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让具有思维优势的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获得编程学习成就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一位成员分工明确,有共同的探究目标,分享各自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高效完成。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拥有更大的思维能力提升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小学生接触更多的编程内容,感受编程的乐趣,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形成多项能力,才能推进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发展,更加顺利地进入到更高级别的信息技术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璐.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思考 [J]. 求知导刊,2022(5):65-67.
[2]李海彦. 分析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读与写,2022(11):204-206.
[3]温园珍. 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思维的研究[J]. 师道·教研,2020(5):187-188.
[4]卞春霞.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