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初步探索
作 者:魏 鑫
(巫山县朝云小学,重庆 404700)
大
中
小
摘 要:作为小学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是在小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小学生崇尚与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光荣、树立劳动情感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强调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能够有效锻炼其自主劳动意识、启发其正确劳动观念与习惯的养成、锻炼其劳动与实践能力、增强其健康体质。因此,本文围绕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思路进行讨论。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探索
一、跨学科教学法,启蒙劳动意识
以往的小学学科教育,更多地是集中于本学科知识的讲解与训练,这种闭门造车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割裂了小学教育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多维综合能力与实践素养的有效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课程而言,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美术、道德与法治课程,都能为其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情境。因此,在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属性要求下,教师就需要掌握跨学科教学法的应用要点,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渗透来全面启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情感与劳动价值观念的有效培养。
比如,小学数学“钱币”知识教学使得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面值、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讲解,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就可以组织跨学科教育,要求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来换取相应的虚拟钱币(虚拟钱币通常为教师利用硬卡纸制作的钱币卡片,卡片上标记着不同面值),当虚拟钱币积累到一定数额后,就可以在班级内的“购物超市”(由教师扮演售货员,向学生们提出商品兑换找零问题)进行“商品”(通常为学生们感兴趣的羽毛球、铅笔、橡皮、练习册、绘本故事书等)兑换。这样一来,在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加强了对钱币换算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认识,又获得了劳有所得的劳动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收获便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意识得到全面启蒙的过程。
二、渗透劳模事迹,升华劳动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弘扬劳模精神,为中国的强大和发展汇聚正能量。而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正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其知识水平、思维水平、能力水平、生活习惯等均处于待发展阶段,外界因素对于其各个维度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为直接的影响力。因此,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模事迹,以此来启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情感的升华和劳动精神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的传承。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中国梦·劳动美——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电视节目,让学生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走进劳动模范刘云清及其劳模事迹,通过了解他20余年扎根一线,最终成为我国一名杰出的智能设备制造专家,打响中国高端设备智能制造业民族品牌的劳模事迹,对其所表现出的劳动素养、工匠精神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从而获得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建立和劳动情感的升华。
另外,劳动模范精神除了表现在国家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身上之外,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劳动模范,并对其劳动素养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分享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行为,比如很早起床为一家人做早饭、周六日休息时会进行大扫除等,通过学生生活中劳动事迹的分享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从而发自内心的热爱劳动。
三、加强劳动实践,锻炼学生能力
劳动教育重在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真谛,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这是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功能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倘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训练,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形式主义,长此以往,不仅会打消小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小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以及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就可以在理论知识教学之余,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知识视野、锻炼生活技能、养成正确劳动观念。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虽然在幼儿园阶段,他们已经能够完成基本的内务和穿衣,但并未养成各种劳动习惯,很多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整理书包方面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书包里放着零食、水杯、文具、课本等东西。针对这种情况,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年级学生开展“我的书包我整理”劳动主题竞赛活动,首先为孩子们讲解书包整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向学生解释比赛规则,然后引导学生们自主完成书包整理任务,获胜的小学生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小礼物。这样一来,低年级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劳动技能的锻炼,又获得了劳动主动意识和劳动正面情感的激发。
结束语
总之,全面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教育是适应社会生产变化、响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题中之义,为此,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学校教育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教育素材,为小学生劳动体验的丰富、劳动情感的培养、劳动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平台保障,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劳动习惯的养成,并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与自主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婷.劳动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探究——以"艾的味道"课程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1,(07):127-128.?
[2]朱云静.劳模精神引领下的劳动教育班本化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21,(06):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