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新时期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占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更应该有所创新。我认为,“个性化”是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生命。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主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导致学生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漫天飞。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问题:
无“物”: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无“情”: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人独特的体验。
无“趣”:语言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模式化结构,开头“帽子话”,中间“流水账”,结尾表决心,作文个性丧失殆尽。
无“序”:内容杂乱无章,叙述不够条理清晰。
立意平庸,选材陈旧,仿写痕迹过重。宁肯呆板,不敢脱俗。
写作现状缘何如此?作文教学是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目前的困境呢?正是我们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代表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提倡“作文的个性化写作”,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找到了解决学生作文痼疾的灵丹妙方。
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注重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
生命发展的规律,是感受系统的发展先于词语系统的发展。不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学生没有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就决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突出学生个性主观反应,体验生活的重要性。成功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是要求学生的感觉在前,优秀成功的作文在后。建筑在学生真实感觉和独特体验基础上的个性化作文,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才能促进学生作文健康活泼的发展。
例如写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在周末试着与父母互换角色,当一天的“父亲”或“母亲”。在这一天里,干父母该干的活,说父母该说的话,做父母该做的一切。一天下来,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不容易,同时也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学生写了这样的作文:《我爱妈妈的唠叨》、《母爱伴我成长》、《将父爱进行到底》、《妈妈,最爱还是你》、《别让你的爱成伤害》、《爱是唯一的理由》、《我终于理解了》等。没有这“当父母”的体验,断然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也就不会有如此成功的个性化的作文。
(二)培养思维,打开个性化的思考空间。
如果要学生实现个性化表达,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思考。笛卡儿有这样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由于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从而导致了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既无创意又无个性。教师要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给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诱导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寻找更好的适当答案,激励学生开动多种思维。通过借鉴与比较,分析与综合,从“平中见奇”,从“同中见异”,发现题材和立意的多样性,然后调动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库和材料库,展开广泛的联想,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独立思考,一篇篇饱含深情、富有个性的文章脱颖而出。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有创见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三)情感训练,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
能打动人的有生命的作品,是浓浓的真情,而不是冷峻的道义。言语是基于自身体验之后,在表达过程中所取用的适合抒发内在激情和想象的语言,它的个性化色彩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努力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和用自己的语言提炼眼睛发现的东西,他们的语言就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个性化。
(四)开放内容,鼓励学生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给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自主表达”。
(五)评改适宜,赏识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有:“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写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只有学会赏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
(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要明确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选拔“高手”,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作文写作全面发展。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可以多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如“这个词语用的妙极了!”“多么优美的句子呀!”“你瞧家乡描绘的多美啊!”该修改的地方不要由老师一改了之,可以委婉的道出改的意见,如“把此处稍作修改,你的文章会更完美。”“老师多想在你的文章里看到生动的话语。”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有位老师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的大胆新奇的想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作文,我们总能发现闪光点,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我曾经尝试为学生的作文打了两个成绩,一个“语言表达分”,一个是“个性创意分”。有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好,按常规只能打及格分,但细看他的作文有独特的个性,或是充满真情实感,所以他的“个性创意分”就是“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文中有许多华丽的辞藻,但感觉太规矩,缺乏特点,“个性创意分”的评价就让他明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多层次,多元化评价。作文评价让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每个人的评价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写出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让老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还可以推荐学生的作文在班级“作文园地”、学校刊物上刊出,或是参加各级作文大赛,往各级报刊、杂志上投稿,让社会力量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
借新课改的东风,本课题的开展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有效促进了老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乐于实践,勤于反思,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尝试“个性化作文教学”,如胡美康老师推出的《以“我”手,抒我“情”》又掀起了一轮教改之风。李新、彭志卫老师等都有多篇论文或习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开展。
2.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个性化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生,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习作素材,使学生想写、敢写、乐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内容有了很大创新,学生习作也多次在省、市级等刊物上发表。
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毋庸置疑,我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课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我们的宗旨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还将不断的整合提高。
1.如何把握个性的“度”的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把“个性化”理解成“我行我素”,把“放胆作文”理解成“为所欲为”,有的还把生活中、网络中一些不文明语言用到作文中来。如何把握引导学生掌握个性的“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整体训练体系
新课程提出淡化学科知识体系,提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的习作教学是否能与各学科有机整合,而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构建一个整体的训练网络呢?我们在教学中也作了一些努力、尝试,但觉得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还希望引起众人的关注。
3.如何解决新时期作文中的新问题
实施个性化教学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敢说真话能抒真情了,但是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中普遍存着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中困惑、焦虑、不安;遭遇挫折时的悲观厌世情绪,自暴自弃;网络综合症问题;以及初中生男女“密切”交往的一些问题等。我们倡导说真话,抒真情,但面对这些不良的“真情”我们应如何引导?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既要教好学生作文,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我们永恒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