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 者:石鸿雁
(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永顺校区,北京 101100)
大
中
小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的方法,学生才会愿意去学;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语文;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兴趣渐学渐浓。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把学习中的“乐”即“兴趣”提到了首要地位。实践亦证明,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快、记得牢;无兴趣就学得慢,忘得快。所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会学是兴趣的基础
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确实属于不爱发言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会才不举手。语文课要让孩子会说。如果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和规律,他们会有挫折感,更谈不上有兴趣。所以要教会孩子如何学,鼓励孩子尝试挑战有难度的问题。
如我的语文课,我会教会学生四步法:找句子、说感受、谈理解和读句子。并教会学生怎么用这四步有理有据地回答问题。如《观潮》一课。让学生画出描写潮来时句子,读这些句子,批注感受。我们可以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来体会。这句可以体会到潮来时非常的壮观,那壮观从哪里感受到?要教会学生抓重点词,如可以抓“两丈多高”、“千万匹”、“山崩地裂”、“颤抖”。通过理解这些词,体会潮来时的壮观;也可以教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那将是非常壮观的场面;还可以教会孩子想象画面,体会壮观;也可以抓修辞方法来体会,这个句子里有比喻句,也有夸张句,让学生首先要找到有修辞方法的句子,在结合这类修辞方法的好处谈理解。学生体会完了让他们带着理解读。掌握了这个方法,学生只要有想法,他们就能按这四步法去回答:我找的句子是,我的感受是,我的理解是,我给大家读一读。
引导孩子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学生知道怎么表达了,他们才会有最基本的学习意愿。所以学习方法对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二、富有情感的语言激发兴趣
“听语文课没意思”,学生总是这么说。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也与教师讲课的“乏味”有关。那么如何让语文课讲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听起来“有意思”呢?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和激情代入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走进课文。如学习五年级《白鹭》一课。体会白鹭的美时。学生抓这句“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他们体会到了低飞的白鹭在黄昏中飞非常得美。学生体会的并没有错,但是并没有把这种美的画面带给大家。于是我带着学生们想象画面:大家想象,黄昏,渐变的天空里,低飞过几只白鹭,好像伸手就能触及到那美丽的白鹭,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它们飞过时煽动翅膀的声音。这个过程中,我不只是把这种画面描述给学生,而是我很享受很陶醉地,好像我就身在其中一样地,声情并茂地把这个美丽的画面带给他们。我陶醉的表情和语言,也启发到了学生。有学生帮我补充:老师我好像还能看到黄昏的颜色染红了白鹭,让白鹭更加美丽。学生的补充不止这一个,他们的想象被我的代入无限地打开。让他们好像也看到了感受到了这动感美丽的画面。再如学习《军神》一课。抓“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时,学生能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没打麻药还一声不吭,我们磕破点皮都疼的不行等。其实学生说的没错,但是他们表达的轻描淡,没有走进文本。于是带着我的理解,表情投入地说:刘伯承本来就受伤很严重,不打麻药还一刀一刀地数,疼的手背的青筋都暴起了,汗水如雨水一样。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疼。说这些的时候,我似乎疼的难以忍受。我的这种“疼”不是我非要表演给学生的,而是我也是真正地走进了文本,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知道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疼。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们也逐步地走进文本,感受刘伯承的那种疼,体会他钢铁般的疼。他们能抓重点词,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不觉得语文是枯燥无味的,他们会体会到语文不只是冰冷的文字,是有浓厚情感的载体。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兴趣渐学渐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喜欢一个老师,由此喜欢上这门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轻松和谐,让学生上课不紧张,即使回答错了。这样才会让学生有上语文课的欲望。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首先老师要面带微笑,不要老是高高在上,一副很严肃的神情。不让学生看见就想退避三舍,这样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愿意上老师的课。其次,老师不但要面带微笑,还要让课堂有“笑声”。这就需要老师有幽默风趣的语言。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但给课堂带来欢声笑语,也能让学生更喜欢老师和这个老师上的课。同时教师一定要允许学生在有疑问时要敢问,甚至在讲课时也可以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课,教师还不能讥讽答错题的学生,对勇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学生给予大力的表扬,那怕是不正确的看法。师生之间只有达到这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其乐融融的境地,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形成最佳的教学氛围。大量事实也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会使每一个学生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继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活跃、轻松、愉快,敢问敢答,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只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信学习语文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 黄巧霞.课外语文,2019(09)
[2]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苗福满.课外语文,2022(13)
[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李玲秀.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20(05)
[4]杂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J]. 陈莎莎.小学生(教学实践),2021(12)
[5]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 马玉兰.课外语文,2022(30)
[6]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 廖远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