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作 者:黄兆琴 (郎溪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安徽 宣城 242199)

 摘   要:自“双减”政策颁布至今,小学语文教学迎来全新局面,聚焦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将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概述“双减”政策与探究式教学内涵,梳理目前“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够凸显,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提出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全员参与以生为本的探究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资源结合生活实践,创新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促进小学生在双减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
探究式教学自上世纪初提出至今,已经被广泛用于各阶段教育事业,尤其是我国深化课改教学变革至今,探究式教学便成为了一种新的方法,广泛引起各学科教师的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及案例,这样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文本阅读、交流探讨中,掌握语文知识技能[1]。它将语言能力、实践发现及心理发展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学科教学的自主性、开放性及体验性。基于此探究式教学与“双减”政策二者高度契合,探究式教学与“双减”政策目标相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主动性,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轻松愉悦,在自主合作中增进师生交流,减轻学生课堂背诵及记忆力负担,很大幅度的提升了学科教学效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对策
(一)打造全员参与以生为本的探究课堂
语文教育应当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在原本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全面培养学生拥有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教师应当摈弃传统的课堂垄断教育模式,以学生本身的发展状况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交流中获得进步。例如《翠鸟》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式户外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探究主题对自然界中翠鸟的形态、生活习性仔细观察,并撰写调研报告,学生与能够在这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更高效的完成预期课堂任务。也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分组,布设合作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核心素养得以发展[2]。例如《垃圾去哪儿了》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音频画面,引入探究主题:垃圾怎么是资源?并划分小组布置周末探究任务,利用周末时间参观当地垃圾处理中心,并邀请从事环保行业相关的家长到校讲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查阅、汇总相关资料,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思考,展开线上线下调查在家中验证“家中的哪些垃圾能再利用”,最终组织汇报成果,这种综合性探究式教学活动,成功突破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时空局限,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二)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减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过重的作业负担,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范围。由于小学生极易所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增加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现有经验。可以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所要探究的问题,真正的回归在情境中找到答案。例如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尝试带领孩子实际前往各类场馆,深入大自然带领学生体验实践。“缤纷大世界”有关美食的探究性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语文课堂移动到当地的美食街,真正前去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听一听,在资源库上传学生记录与搜集的资料,并结合自身需要整理资源为“制作”、“味道”、“背后的故事”不同板块,带领学生依据本身的独特体验灵活处理[3]。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仿佛身临其境,而教师利用打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布设探究主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成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探究热情。
(三)整合资源结合生活实践
想要整合语文教学资源重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探究式教学法在应用中的重点,是学生能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小学阶段想象力奇特有着活跃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些成长特点,为学生打造开放式的探究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课堂中学科知识的转化融合,通过教学实践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在实践反思中转化形成。在这样的探究式教学中,假若可以与学生个体差异、教育情境、教学内容相融,将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慈母情深》课程教学中,通常学生无法对慈母情深形成直观体验,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学生对整篇课文通读,生字词学习了解其中含义之后,带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精读重点字词句设问:“你们认为作者的哪本书得到的很不容易?”“表现在哪里?”在层层设问后启发学生明白家里贫困,母亲却毫不犹豫买书的行为举动,便已充分体现慈母情深。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轻松掌握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四)创新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双减”政策背景相关要求相结合,语文作业同样不可忽视,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语文作业形式,尽可能的避免机械化重复,强调作业分层设计,综合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生活经验贴合。例如《端午粽》课程学习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与背后的意义,设计三个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家里长辈,收集端午节相关故事及信息,为主题班会做准备;要求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包粽子,体验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深刻感受屈原的爱国之心;利用端午节假期绘制画报参与评比,真正体现“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内驱力,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转换教学理念,通过打造全员参与以生为本的探究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资源结合生活实践,创新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庄雅丽. "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2(2):56-58.
[2]张雪.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究[J]. 中国新通信, 2022, 24(10):3.
[3]郭晓娟. 探究大单元教学策略及分层进阶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19):0175-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