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彭 婷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青阳路校区,安徽 合肥 230031)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更新迫在眉睫。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着眼于双减政策的内涵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减少小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促进高效课堂的全面构建。 关键词:数学;双减;小学;课堂;创新
前言
双减政策致力于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负面情绪,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关注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重视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利用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推进数学教育落实,解决小学生的学习问题。
一、创设和谐氛围,响应双减政策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之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与学生进行全面互动。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教学压力有直接影响。课堂氛围越和谐、越轻松,学生的学习状态越好,数学教学活动越能顺利进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没有自己的想法,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是教师,教师要完全把控好节奏,带着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错误的教学观念使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教师主控课堂,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或者不敢表达,影响其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课上、课下,都要与小学生平等沟通。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喜爱去感染学生,与学生主动沟通情感,成为良师益友。
像在讲解“分数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加减法等内容,对分数性质有一定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有效提出,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占用更多时间表达看法,输出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课堂中的主要发言者。教师可以从分数入手,提出“分数知多少?”的开放性问题。引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先分享,能力强的学生补充,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发挥优势。只有教师认识到学生的需求,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挥好课堂引导作用,才能促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开展趣味教学,落实双减政策
对小学生来讲,降低压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做游戏。在课下时间,小学生在教室内、走廊上、操场上与自己的小伙伴做游戏享受休闲时光,乐趣横生。在双减政策下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化解数学学科的枯燥和乏味。数学学科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是一个较为“冰冷”的存在。受到之前固定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课就是学习公式和原理,然后做无数的题目,完成考试,学习热情不高。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发散个人思维,提高教学活动的创意性,帮助学生改变数学学习观念,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践行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像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明确其长宽高的具体意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看哪一位同学说得最多。利用小小的比拼机制,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主动思考问题。当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图形后,教师将这些图形归类为平面图形。拿出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模型和他们刚刚说过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接下来,便可以组织“搜集立体模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立体图形,收集立体模式,一分钟限时,看谁收集得更多。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快速观察,迅速收集,成为课堂活动的全方位参与者。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出多元魅力,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更能让小学生爱上数学。
三、优化作业设计,感受双减政策
在提倡增效减负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关注课后作业的有效设置。在一、二年级,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长,不得超过六十分钟。除了关注作业量,教师还要革新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一直以来,家庭作业是小学生的负担,一到作业布置环节,小学生们便唉声叹气。但具有创新意义,形式不同的趣味化作业,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期待作业,愿意完成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目标。
像在讲解“确定位置”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下发一张彩色平面图,平面图上有丰富的生活元素,展示城市一角。平面图中可以有基本道路、学校、电影院、体育场、商场、冷饮店、饭店等建筑。平面图下有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即按照描述找到正确的地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熟悉并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意义,感受到课堂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掌握新的生活技能。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出题,画一张平面图,出示寻找事物的任务,二人交换,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布置方面发挥更大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落实之后,一线教师全面且深入地研究了双减政策的内涵。降低学生的作业量,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全面掌握且正确应用课堂所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降低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压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瑞玲.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教学探究[J]. 科普童话,2023(27):13-15.
[2]邱亚娜.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3(26):90-93.
[3]王世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转型策略分析[J]. 科普童话,2023(27):7-9.
[4]薛欢. 立足"双减"背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J]. 科普童话,2023(10):108-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