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教融合背景下 小幼一体化弘扬冬奥精神的路径探索
作 者:刘建伟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北京 100192)
大
中
小
本文系2022年度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XSZ2022YB75《小幼一体化弘扬东奥精神的路径探索与资源开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小幼一体化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旨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依据学校办学实际,结合学生在各学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冬奥精神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并针对与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相匹配的意义进行解读,将冬奥精神内涵细化为各学段的具体目标,探索弘扬冬奥精神的路径。冬奥精神的丰富内涵落实到学生身上,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客观上要求建立分层、分类以及丰富可选的资源体系。
关键词:小幼一体化;冬奥精神;路径探索
一、引言
从国家层面看,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总书记讲话强调: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的创办对于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提到应将冬奥教育与体育教育,以及多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冬奥文化的发扬。2021年《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整体性德育目标要求贯穿大中小幼各学段,构建五育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中课堂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定义,总书记首次提出:北京冬奥精神即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凝练。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让学生感悟到这种伟大品格,伟大精神,探索小幼一体化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路径选择与资源开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新时代意义。
二、学校层面弘扬冬奥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现实问题
第一,目标指向上,冬奥精神的儿童教育意义分析,特别是与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相匹配的意义解读缺乏。第二,学段衔接上,冬奥精神在学校践行仍然呈现各行其是、分而治之,各学段之间缺乏关联,未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第三,路径开发上,冬奥精神的践行路径相对单一,未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第四,资源开发上,冬奥精神有效落实所需要的资源,目前来看虽然类型众多,但结构杂乱,缺乏衔接,不够系统。
(二)学校基础
我校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国家级冰雪项目特色学校”。同时是幼儿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直是践行冬奥精神的排头兵。我们传承1+X课程体系,1953年的成志学校就开展冰雪项目,2014年成立北京第一支校园女子冰球队。我校参与过冰雪项目学生100%,参与冰雪专业社团占21%,应邀参加冬奥开幕式表演和观摩的师生11名,窦校长担任北京冬奥奥运火炬手。基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育人目标,进一步弘扬冬奥精神,实现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已成为我校全体师生的使命共识和迫切需求。
三、小幼一体化弘扬冬奥精神的实施路径
“一体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个体协调为一个整体,以便于共同实现某一目标。“小幼一体化”是指从一个整体的视角,设计幼儿园和小学各学段,让小学主动引领幼儿园,把原来各自独立的学段整合为一个系统。
(一)明晰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小幼一体化衔接阶段
根据不同学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把小幼一体化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幼儿园阶段(3-6岁)、小学低段(6-7岁)、小学中段(8-9岁)、小学高段(10-11岁)。根据各学段的衔接要求,我们把幼儿园阶段、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这四个阶段设计为“童蒙”“启程”“知行”“修远”四进阶。幼儿园和小学这四个阶段按照成志四进阶的模式设计构建。
幼儿园设计为“童蒙”阶段,儿童遵循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关注儿童对事物的兴趣。
小学低段设计为“启程”阶段,学生处于不稳定活跃期、兴趣多样且随意,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牢”,发现与激发学生对冬奥的关注和兴趣。
小学中段设计为“知行”阶段,关注学生发展的“腰杆硬”,针对学生早期教育的红利消失,生理差异的优势渐渐持平,能力的差异开始显现,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强调知行合一,砥砺其意志与行动。
小学高段设计为“修远”阶段,关注学生发展的“起点高”,该阶段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志趣,重视理想与抱负的培养。
(二)在小幼一体化推进框架下,研究冬奥精神内涵与各学段、儿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具体目标
厘清奥运精神和冬奥精神的内涵和关联,结合儿童特点制定具体的育人目标。奥林匹克精神主要包含五条,一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奥林匹克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二是生活态度,强调在自我锻炼、自我参与中拥有健康体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第三,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第四,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第五,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北京冬奥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北京冬奥精神继往开来,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更加凸显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
抓住奥林匹克精神内核,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清华附小的成志育人理念,我们将北京冬奥精神落实到幼儿园和小学的具体育人目标定为:第一,引导儿童具有自信开放、团结互助的意识。第二,引导儿童具有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意志。第三,引导儿童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胸襟。冬奥精神的三个目标在幼小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表现,只是表现程度不同。
(三)探索弘扬冬奥精神,立人为本,启智增慧的多样化有效策略
依据学校办学实际,基于不同学段儿童对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适应性、冬奥精神有效的落实方式以及我校扎实的前期基础,本文从有效衔接过渡性、真实生活性、专题活动参与性、学科关联性这四个取向,展开多样化的策略选择。我们聚焦实施载体、方式、策略,从以下四个维度探索实施策略。
1. 课程衔接
我校探索设计的“小幼衔接课程桥”的衔接策略,构建幼儿园、小学“课程桥”,形成校园协作、一体化联动、资源共享的内容生态。用课程桥来衔接,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冬奥精神中的自信开放,可以在构建冬奥相关课程实现这一弘扬目标。
2. 生活关联
通过“主题活动”“生活活动”“学习环境”等多种途径,尝试形成校园协作、一体化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生态,让校园处处有冬奥的教育印记。在真实生活中让儿童体验冬奥精神,激励儿童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其表达交流的能力。
3. 专题活动
通过“冬奥会”主题活动促进儿童体会冬奥精神。通过“冬奥知识我知道”“童心巧手绘冬奥”“冰雪运动我参与”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儿童多感官参与、多层次体会北京冬奥会的魅力,进一步增长见闻,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努力营造关注冬奥、支持冬奥、参与冬奥的浓厚氛围。
4. 学科教学
通过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将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研究过程当中,力求兼具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例如,幼儿园结合不同年段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兴趣和发展需求,通过《“幼”见冬奥》主题系列活动等不同的实施路径探索多维实施方式,从圆梦冬奥、到话说冬奥再到趣探冬奥等游戏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感受北京冬奥,让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健康向上的奥运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建构跨学科融合主题课程群的过程中,冬奥精神和冬奥文化遗产将更多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素材选用、情景创设、学科整合,主题延伸等方面,培养学生结合冬奥遗产与实事情境。
四、小幼一体化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资源开发
组织专业团队,基于形成的学段具体目标,依据资源开发的四个基本性质,即匹配性、呼应性、资源体系化、全纳性,在综合分析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论证和开发。
1. 明确开发资源的基本种类:场馆型物化资源、主题活动资源、学科课程资源、榜样人物资源、赛事资源等。
2. 建立基本开发机制:形成包括高校专家的资源开发人员组织,建设资源运用、转化、重构的开发制度。
3. 建设开发程序和工具:初步确定由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形成方案、选择工具、形成模块、初步开发、资源试用、资源改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转化和变化的开发程序。研制相关工具,包括评价工具、激励工具、变革工具等。
4. 建立一个结构化、体系化的“资源库”,例如活动手册、活动分享等。
小幼一体化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资源开发基于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整体设计,有机协同。我校纵向贯通小幼各学段,横向统筹各学科、各领域。学校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政”的格局,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实施水平,树立学科思政理念,练就让价值观教育落地生根的本领。教师结合各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把握北京冬奥精神以及学科的内在联系,融入北京冬奥相应的内容、资源和载体形式,使北京冬奥精神能够贯穿始终,形成纵向有机贯通衔接、横向综合协同配合的教育格局。
二是立足课程,有机融入,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幼儿和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课程建设是根本,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导作用,以北京冬奥精神为起始点、融入点和支撑点,以幼儿和小学生的价值观为落地点,进行体现启智润心的德育和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切实落实相关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学习与培养。
三是转化发展,学以致用,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问题,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校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组织小学的哥哥姐姐为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宣讲及阅读推荐,一方面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打通学段,补充教学资源,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北京冬奥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五、总结
在现有教育内容体系下,结合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探索冬奥精神的践行路径并构建与儿童发展相匹配的资源教育体系。冬奥精神的丰富内涵落实到学生身上,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客观上要求建立分层、分类以及丰富可选的资源体系,这给研究与实践提出挑战。我们需要秉持广益资源观,组建多元化的资源共同体,分阶段、分类型,遴选转化开发相应资源。
参考文献
[1]薛东. "自主·探索·体验·力行"之冬奥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5):1.
[2]童义丽. 冬奥会:五育并举的课程宝藏[J]. 山西教育(管理), 2022, (04):21.
[3]朱琳琳, 张伟, 王诚民.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研究[J]. 冰雪运动, 2018, 40(01)
[4]范琳琳.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北京冬奥遗产助力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R]. 北京:体育社会科学分会,2022
[5]宋志强, 张晓红. 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作用[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20(1):8.
[6]王东. 冬奥精神引领孩子们成长[N]. 光明日报, 2022-04-13.
[7]习近平.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 北京人大, 2022(4):5.
[8]汤宪美, 张华兴, 王巧丽,等.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J]. 冰雪运动, 2021, 43(5):4.
[9]李卫东. 从北京冬奥精神解读体育时代价值[J]. 山东教育, 2022(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