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少,记忆模糊。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环境差,接触的新鲜事物少。这样就对数学中的所提及的事物,会产生不懂、不理解的现象,也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为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道德品质等。而这些恰恰也是作为现代社会中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让不同环境、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此设计多样的教学模式、多种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好途径。
一、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1、一题多变,培养发散和探索能力
如:A.小明有50元钱,买火腿肠用去20元,还剩几元?
B.小明有50元钱,买了5根火腿肠,每根4元,还剩几元?
C.小明有50元钱,买了5根火腿肠,每根4元,剩下的买5袋7元的虾条够吗?还差多少?
通过生活中的物体,一步一步由浅入深。随着结构的不同,解题的方法不同,让思维更加敏捷。
2、变式题解,培养审题能力。
如:A.养殖场今年养鸭子46只,比去年多13只,去年有几只?
B.养殖场今年养鸭子46只,去年比今年多13只,去年有几只?
在叙述的简单变化中,自觉地将应用题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在思维过程中摆脱情景表象的干扰。由表及里,抓住问题并解决问题。
3、 一题多解,培养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2年2班有23个女生,男生比女生多10人,2年2班一共有多少人?
一种:23+23+10=56 人 二种:23+10=33 人 33+23=46人
二、着重典型例题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
开始着重从条件入手分析应用题,然后逐步教学从问话入手分析,最后练习既从条件入手分析,又从问话入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特点。
1、平均数问题2、归一问题3、归总问题4、和差问题5、和倍问题6、差倍问题
三、情趣设计,诱其乐学培养情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一种情感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爱好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是引起学习的动机。爱好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重。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爱好,就会积极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在生活情景中引发爱好 2、在猜想求证中引发爱好 3、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4、互说算理,促其反思 5、拓展变化激其再思
四、绘画解析,清晰思路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是难免会遇到困难。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的特点。
如:两数之和为14,两数之差为2,求这两个数?
用图画来分析:
较小的数为 (和-差)÷2=6 即 (14-2)÷2=6
较大的数为 (和+差)÷2=8 即 (14+2)÷2=8
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迅速的寻找到解题的途径。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对于儿童研究发现,许多天才儿童是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的,而数学上能力较差的学生解决问题中不能依靠形象图形,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依靠。因而,对学生画图策略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五、列表解题,培养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把一些信息列举出来,寻求解题策略,也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引导从表格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年龄的4倍少一岁,爸爸有几岁?
小明 爸爸 少1岁
8 4×8 -1 4×8 -1
六、编题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编题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编应用题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的练习。有计划地进行编题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采用以下几种训练形式:
1、根据式题编题 由我提供算式,指导学生把式题表示的数量关系,组织到一定的内容和情节中去,编成某种结构的应用题。
2、根据文字题编题。 掌握有关名词术语、运用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文字题编题。
3、根据问题编题。 我提供数学问题,让学生推导解题所需要的条件,确定内容,安排情节,把数量关系编入题中。
七、动手实践,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间上的。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同时也验证了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尽量给予学生较多的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做实验,解决问题。
如图,两盒牛奶,每盒8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几杯?
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之后与小组合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经常练习对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很有好处。也能更加接近于生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性问题,会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并不是最重点的教学目的。随着课改的进行,数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复制知识的能力,而是在这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