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趣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作 者:阿布都如苏力.阿布都卡迪尔 (和田县布扎克乡第二中心幼儿园,新疆 和田 848004)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个人学习活动的起点,在一个人终身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素质培育、积极情感启蒙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然而,幼儿在理解和接受幼儿园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表现出积极性较差、创造性不足等问题。而将趣味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当中,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对幼儿认知与接受水平、思维与情感发展需要等的重视,对于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调动,以及幼儿园教育高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趣味游戏;应用实践
一、融入自然要素,开展劳动情感游戏
根据心理学相关观点,舒适的外部环境能够愉悦人的身心,这种身心愉悦感同时能够逐渐启发个体对自我的关注,从而产生利他行为。现阶段幼儿大多生活在亲情之爱较为浓郁的家庭氛围中,家长宠爱、祖辈溺爱的现实使多数幼儿缺乏劳动的热情和参与劳动的自主性,甚至存在逃避劳动的行为,以上主客观因素均限制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高效进行和幼儿正确劳动观念、劳动情感的培育。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当中,教师就可以适时组织亲子自然户外游戏来更好地渗透劳动教育和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实现幼儿劳动教育与情感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化、趣味性,从而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自然环境、自然游戏材料中感受自然魅力、强化自然情感与劳动情感、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意识。
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园附近的户外场地进行开发、整合,使之作为全新户外游戏场地存在,这样也是对游戏化幼儿劳动教育空间和内容的纵向延伸,同时能够提高社会资源在育人方面的利用率。比如,教师可以开发利用幼儿园园舍边角的一片空地,在对其进行翻土、施肥、灌溉之后,带领幼儿们在种植体验园内播种应季的蔬菜,并对其进行科学照料,体会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从种子成长为果实的过程,以此来丰富幼儿对于农耕生活的直观体验,培养幼儿的劳动与自然情感。
二、融入文化要素,开展传统民间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通过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强化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整体认知,这就使得民间传统游戏活动与幼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思想支持和方向指导。
一方面,要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合理创编,以强化幼儿的趣味性游戏体验。这是因为,民间传统游戏虽然有多重形式,但其内容和价值往往较为单一,为了使传统民间游戏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幼儿教师就可以以教学需要和目的为依据,带领幼儿们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以适应幼儿的学习需要。同时,无论是游戏新过程的设定、游戏新形式的设计,还是游戏新规则的制定,都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强化幼儿趣味性游戏体验的重要过程。
以民间传统沙包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为例,教师就可以选用更加柔软、安全的沙包,这样就可以大大弱化以往沙包游戏可能带给幼儿的身体伤害,充分保障沙包传统游戏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们往天空中抛掷沙包,看哪个学生抛得更高,或者可以让幼儿们玩踢沙包的游戏,将沙包放在脚面上,向前或者是向上方用力踢沙包,踢起的高度越高,就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在对民间传统丢沙包游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幼儿们的游戏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可以得到有效调动,同时也可以使幼儿们体会到传统游戏融入幼儿教育的乐趣。
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契机。比如,可以将民间传统游戏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因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往往会有很多闲散的时间,倘若放任不管,就可能出现学生管理疏漏、安全事故等。为此,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简单、趣味、耗时短的传统游戏(如剪刀石头布、翻花绳、手影游戏、拍手游戏等)融入到这些环节,以实现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同时强化教师管理,发挥民间传统游戏活动在幼儿自我发展、个性成长和情感丰富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依托基础知识,开始趣味体育游戏
在将趣味游戏融入幼儿教育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对形式与内容的优化外,还要重视幼儿教育启发学生智慧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要求幼儿教师依托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来探索基础知识与游戏有效融合的方法,从而助力幼儿多维度、全方位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简单来讲,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铺垫,以层次更加丰富的游戏活动为主体,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思维认知,夯实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比如:在围绕数字“8”展开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准备好乒乓球和篮子,然后完成幼儿游戏小组的划分,并给每一组都分配一个小篮子。教师随机选择一个数字(要求该数字大小不得大于8)并给出这个数字的特点,然后让幼儿猜所选择的数字大小,只要学生猜测的数字与教师选择的数字不同,那么幼儿就可以把一个乒乓球放入小篮子中。如果幼儿猜对了,游戏宣告结束,最后教师需要数清篮子中乒乓球的个数,并以小红花、糖果等实物或者“棒极了”“很优秀”等口头语言对获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针对那些没有获胜的小组,教师也可以以其他的实物或口头语言对其进行激励,以此来强化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游戏化教育的高效性。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趣味性游戏,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能够实现幼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有机整合,同时也可以丰富幼儿游戏学习体验的同时,使幼儿获得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情感的多维发展。当然,趣味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过程具有长期性、变化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梦怡.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种出一片小天地——如何将种植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4):619-620.
[2]朱慧.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游戏:原则、途径与保障[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