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 者:梁亚楠
(颍州区莲池幼儿园,安徽 阜阳 2360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幼儿园所进行的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型人才。通过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幼儿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从而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并结合他们的积极体验和感受,为他们实现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教育实践
幼儿园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预备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幼儿的综合素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幼儿相对缺乏的劳动素质是必须要加强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各项教育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创新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还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与成长[1]。
一、劳动教育概述
劳动教育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劳动知识、技能,培养更多有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情感的学习者。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劳动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有效的劳动教育,才可以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才可以利用劳动来学习并积累更多的生活技能,长期来看,才可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中受到父母和长辈的过分宠爱,有的孩子甚至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机会参加劳动锻炼。在这种生活条件下,孩子们不仅不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还可能形成对劳动不感兴趣的坏习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问题就会抱怨,害怕吃苦,缺乏责任感。因此,加强儿童的劳动教育非常重要,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分析
(一)培养幼儿劳动观念
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初期,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儿童的个性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因此,在幼儿园阶段,要合理地组织和开展劳动教育,自觉地指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龄前阶段展开幼儿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各类劳动资源,合理设计一系列幼儿劳动任务、劳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爱上劳动、尊重劳动,切实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健康的劳动心态,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锻炼幼儿意志力,培养幼儿劳动品质
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活动时,应该重视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劳动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的一种重要途径。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积极进行劳动教育,使幼儿在劳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意识,通过自身劳动把自己的事做好,并用劳动去帮助别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技能。它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力,还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让他们的劳动品质得到培养,还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劳动教育对于儿童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儿童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能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必须加强劳动教育。当前,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虽然也有对儿童劳动品质进行培养的内容,但通常都是通过游戏活动过程来完成的,这种教育的效果终究是有限的。在实践中,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一个好的劳动素质。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中,要建立一套适合孩子发展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长时间的系统化的教育,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自觉劳动能力,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幼儿园教育中有效推进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分离,而应该将教师自身的思考与反思融入到劳动教育中,真正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幼儿可以在劳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劳动活动和劳动知识的思考与感悟,从而真正体现出劳动教育的意义。因此,当幼儿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目前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出发,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及时地调整教育进度。[2]例如,在学习一些文字性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辅助教育,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比如,可以向幼儿播放与劳动主题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可以从视频中学习动画主人公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也可以让他们在认知范围内理解与掌握劳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二)科学创设幼儿劳动任务,丰富幼儿劳动教育活动
要提高儿童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就需要科学地为儿童设置一系列的劳动任务,使儿童的劳动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使儿童能够主动地参加到劳动教育中来,从而提高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在为幼儿安排劳动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将幼儿的性格爱好与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在对幼儿整体劳动素质能力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幼儿设计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劳动任务。在这些工作中,劳动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应该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设计出难度适宜的劳动任务,比如,种花种草、打扫卫生……合理设置劳动任务,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师交予的劳动任务。另一方面,在为幼儿设计劳动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提高劳动教育任务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对劳动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例如,可以为幼儿设计“蔬菜种植园”活动,让幼儿在劳动中体会种植水果、蔬菜的乐趣。我们也可以为孩子们设计一些“小志愿者”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义工的奉献精神。
(三)通过日常生活,积累劳动经验
“爱劳动”和“会劳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想实现以上的教育目标,不仅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还需要让幼儿多参加一些劳动实践,让劳动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师应该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孩子适当的劳动。比如,一名教师可以以“我为大家来服务”为主题,将班级中的幼儿分成几个小组,他们轮流负责餐前分发碗筷、餐后将餐具收拾到指定位置、擦桌子、打扫地面卫生等日常工作,对较好地完成劳动任务的幼儿,奖励小粘贴、小红花等。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更好地养成他们的劳动意识,老师应该让孩子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做一些例行的工作。如果你每次都要离开你的位置,请把你的桌椅放好;学习在你睡午觉的时候自己铺床。老师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在学校的植物角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让孩子们与植物一同成长,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
(四)结合家园共育模式,拓展幼儿提高劳动技能
如果要在幼儿园所进行的劳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出它的教育价值,那么就必须将它与家园共育的模式相结合,从而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影响和推动,有效地扩展幼儿的劳动技能。在当前的教育活动设计中,家庭与幼儿园的协作,有利于老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家长也能从中学到更多创新的教育方法[3]。在劳动教育中,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加深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提升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五一”这一天,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并与家园共育的模式相结合,引导幼儿在班级里帮助教师擦桌子,帮助同伴系扣子。在孩子回到家里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扔垃圾等。因此,在家园共育的模式下,有助于幼儿形成劳动观念,扩大其劳动技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有助于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关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姜晓,胥兴春.幼儿教育“劳美融合”之逻辑基础与实施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6.
[2]林咏.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70):163-165.
[3]李洁莉.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J].江西教育.2021(37):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