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情绪也不稳定,易波动,精力与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等。英语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组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大多数人认为就是单词、句子和课文,就是死记硬背。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把学习英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就能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主动,由乏味变得趣味横生,教学质量也会显著提高。现我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开放英语课堂,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只要让英语走进生活,生活才会让英语教学大放异彩。所以,我们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英语交际的快乐。开放英语课堂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在学习如何购物时,我就应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引见“This is my shop.There is/are…”借助于写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引见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停止“购物”情形对话,并请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Would you like to…,How much is it?How many do you want?Here you are…在这宽松高兴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稳固了新学的学问,又活泼了课堂氛围,丰厚并稳固了本课的言语资料,不但传授了学问,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言语交际才能。同时,还可以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举办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课外活动,从报幕到解说,从评比到颁奖,一般不准使用汉语,尽可能让学生全部使用英语,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真实场所,学生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自编视听小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视听小品和对话录像。如:一个学生请同学们参加birthday party的对话、小品,几个同学购物的对话小品等,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同学的表演之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欲望,都积极参与。重播时,我采取消声让学生们配音的办法,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养成。
二、以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就是指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所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课堂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常见的课堂活动有:三分钟FreeTalk、值日报告、新闻报告、问答、对话、朗读、复述、角色扮演、情景会话等各类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常见的课外活动有:英语电影、英语歌曲、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阅读比赛、英语故事会等。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三、加强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重要,得到学生的认可也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首先要抓住初中生较强的亲师心理特点。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有好感。在课堂上就有好的课感,出色地表现自己。反之,就会要出现“厌师”的逆反心理,导致厌学。为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掌握教育心理学,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关心学生生活,为学生解决困难。要讲究批评艺术,要维护学生的个人尊严,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帮助”的原则。心平气和委婉的语言。即抓住要点,指明方向,使学生心情舒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老师的真挚关爱.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自己。“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苦学。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注重英语语言在科技、国防、民生中重要作用的渗透。如老一代科学家没有精通外语,就没有借鉴西方科学技术的能力,就不会快速超赶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外语应用能力,就无法学习国外新技术,不利于发展创新。随着家庭现代化的推进,日常生活中也涉及英语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加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四、精心导入新课,是兴趣激发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好书的内容提要,一段好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吸引注意、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带入情境、振奋情智的作用。例如:Student’s Book 5中Wonder of the world。首先问:Do you know the word? 然后展示一些图片。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Pyramid and so on...这样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入了情景,大大地激发了了学生们的兴趣。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戏剧小品类可用讲述背景故事导入法;历史地理类可用讨论风土人情导入法;科普类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图文并茂地加以介绍、分析。
设疑是较常用的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好质疑,易被新鲜的内容、新的方式和方法吸引的特点,在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时结合巧妙的设问,抛出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成为课文导入的“导火线”。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巧妙地设疑,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们的心,使学生带着有趣的问题,怀着好奇的心理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学起课文来就会事半功倍。
学习语言最忌讳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英语的能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总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我们教学保持活力的源泉,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活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和实践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