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信息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信息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作 者:冷文蛟 (安徽省颍上第一中学,安徽 颍上 236200)

 摘   要:伴随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高度融合成为生物课堂改革的新趋势,推动高中生物学走向了信息化发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引入信息化教学,不仅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辅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完成知识学习与能力素养培养,逐渐在生物课堂成了主流教学工具。本文以信息化教学为着眼点深入探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学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中生物学;渗透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庞杂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解记忆,很多学生认为生物学科虽然有趣但是想学好很难,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成了一线生物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信息化生动、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优势来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革命性变革,打破了传统灌输式、口头传授的桎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师生间互动交流频次和实效明显提升,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推动学生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在寓教于乐的信息化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微课引导,课前自主学习
传统高中生物学教学通常采用以教定学的教学思路,老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在课上拼命抄写老师的板书,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学习效率低质量差成为常态。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课前先行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知半解的情况。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为例,为了调动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兴趣,提高预习有效性,老师可以课前根据新知识内容提前制作微课,用生动有趣的微课动态视频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生边观看微课视频边对新知识内容展开初步思考与探索,对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先行完成自主探究,未能在预习环节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课前反馈给老师,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微课辅助下,学生不仅较为轻松、高效地完成自主学习,同时也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将更多的知识留给重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1]。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现象以生动、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用多重感官体验来增强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导学生主动走进情境中去进行细致观察、思考与探究。以“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这课教学为例,老师用动态微课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创设出栩栩如生的真实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中去观察植物成长所需的必要条件,使学生对微课中引出探究“环境因素中光线强弱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生物探究实验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主动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生活观察和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探究活动中,亲自探寻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观察、实验、探索与交流中学生完成了本课学习,并形成了大胆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2]。
(三)多层次总结,实现巩固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课后复习环节,利用对媒体教学来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梳理,进行多层次总结,方便学生更轻松地发现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更高效地完成知识巩固,并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知识网络,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率,提高了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以高一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课后复习为例,老师以“基因的本质”作为本课复习的关键词,启发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以“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这一重要概念为线索,展开由点及面的知识复习。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围绕“基因的本质”梳理单元知识内容,从DNA遗传物质特性延伸到DNA结构与复制,以及基因与DNA的关系,再到生物科技中利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进行科学探究。学生跟随多媒体教学将本单元知识框架建立起来,接着从横向延伸转向纵向深挖,为了探寻基因的本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科学家都开展了哪些生物实验?运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借助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如何来DNA复制?老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带领学生进行多层次总结,帮助学生找到知识联结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可以在复习课中找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从而达到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习实效,发展学习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3]。
三、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凭借生动、直观、立体、有趣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轻松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以直观、具体的生物现象形式呈现给学生,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带来了活力和趣味,打造出寓教于乐、生动直观的高效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田雅丽.信息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23(13):46-48. 
[2]杨正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中生物新型课堂构建[J].智力.2023(09):143-146.
[3]孙宝.信息化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路径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 (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