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维可视化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初探
作 者:高小妹
(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广东 惠州 516000)
大
中
小
摘 要:思维是人类的大脑对客观的反应,在新的知识中,个人的思维更多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在引导着学生们,特别是在学生们自身的弱点上,这种感觉会被放大,从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在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和书写的训练过程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思维模式的不明确,加之缺少科学的引导,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很难把这方面的内容贯彻下去。思维可视化的思想进入英语课堂,指导学生思维转变,明晰学习与思维的导向,从而提高英语的书写能力。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思维可视化并不只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更像是一种英语的辅助,一般的高中阶段,想要学会英语,特别是英语的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学生们在基本功、词汇、文法都有一定的造诣,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束手无策。第二种是,在一个既定的题目面前,让学生去读后面的内容,这种作文的难度并不比前面的作文少,它需要的是明确的分析能力,开放的思维,敏锐的思维。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要求同学们能够用比较敏捷的方式去处理,通过思维,把自己的主见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阅读之后的写作。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在课堂上运用可视化的手段,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合理的引导。
一、思维可视化进入高中英语课堂的契机
(一)新课标,新要求
针对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新标准,进一步加强了英语技能的训练,在原来的“听说读写”四个条件下,加入了“看”这一语言的表达与使用能力,这种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进程中,新的东西“上车”了,老的“到站”了,会让原本的工作或者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毫无疑问,思维可视化是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最大动力,它可以更好地发掘英语潜能。
(二)新命题,新挑战
反复强调思维可视化主要源于读后写这个新命题的出现。读后写,顾名思义,就是让同学们在读完之后写一篇,这一题目不仅包括了阅读,还包括了作文,比起一般的英语试题,它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组织能力的考验。然而,读后写是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需要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对题目的解读,这是一个完整的模块式的过程。
二、可视化工具对思维可视化的助力解读
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把看不见的思维方式、逻辑等转换成直观的认识,这个过程有趣、生动、新颖。其实,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的潜能也很大,但一旦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很容易就会被自己的恐惧所压垮,产生一种“不会”的“假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并将其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思维可视化应用到英语的阅读和写作中,并以思维的可视化为基本的英语教学。
三、思维可视化在读后续写中的有效运用
(一)以读为首,育看之习,紧扣读后续写要求
读后写的目的是通过对已有的资料的阅读,了解作者的意图,重新认识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并通过对所选词语的重新认识,并将其与已有的章节相联系,从而使其能够完整地写出一篇完整的作品。这就要求同学们将“读”与“看”相联系,紧紧抓住后面的书写的特定需求,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一般而言,读后面的作文题比较倾向于叙述类的内容,比较有感情色彩,比较好理解,能让学生们有更广阔的想象力和思维的余地,了解了题目的性质,就能更好地运用。所以,在实施特定的教育时,可以把读书的“读”与“看”的“看”结合起来,通过读的角度来训练“看”,同时利用资讯科技把材料变成生动的图象,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领悟,增强了对思维的可视化,使得读、后的写作更有条理性。
(二)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上下文合理推断
阅读之后的写作过程分为“读”与“写”两部分。首先,从“读”的角度对思维导图进行研究。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的解读,就是研究分析的逻辑,从宏观到微观,从宏观到微观,从语义顺序到折衷,从比较到顺从,从例子到前因后果。其次,运用思维导图,理顺文章的写作脉络,拓展写作的思维空间。将思维导图导入英语课堂,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提升其阅读能力。让同学们自己决定一个预先设定的结局,然后在思维导图中添加剧情。在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组织起来,并利用其构架,激发其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创作。
2、材料文本动态化
阅读后面的文章通常是更具说服力的叙述。此类文体的文字内容感情丰富、前后一致,易于阅读。教师能够将传统的教材与现代资讯科技相融合,让静止的素材变成一幅生动的图画。在教育上,教师要从阅读上来训练“看”的能力,强化对故事的合理的联系,从而在完成故事的过程中,做到让故事的前后关系的自然转换和合理的连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3、运用基本信息框架图
阅读之后写作的文体类型有四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性应用文。第一,叙述文章的内容是寻找六大关键词:谁是谁,地点,时间,事件,原因,以及如何发展。本文的逻辑可以从六大元素的解析中一目了然,使同学可以清楚地掌握论文的发信人。第二,要把握好这两个关键问题,也就是解释的先后次序。在解释中,先要对所要表达的东西做出一个界定,再按照特定的次序来解释。第三,论述语篇要遵守四个基本原则:提出观点,列举论证,给出论证,得出结论。实践中的实用文本包括书信,通告,新闻,广播,申请书,说明书,广告等。在掌握了“递进”、“并列”和“比较”三种写作思维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比较和研究。四种类型的语篇均能通过使用基础的结构图解直观、简洁、形象地展现语篇结构,以建立更为立体的思维环境。
结束语
思维是抽象的、无形的,所以要在教学中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淑惠.思维可视化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初探[J].新课程,2021(36):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