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作 者:祁 倩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99)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敏感、心理叛逆的青春期以及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期,外界的干扰(如家庭问题、考试与升学压力、生活中的不如意事件等)以及个人性格导致的思维局限、心态负面等都会使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在我国初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如何正确疏导初中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引导初中学生积极乐观心态的养成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及初中教育的重点。因此,以下主要探讨了新时期高质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创新
青春期也被称为“狂飙期”、 “危机期”和“心理断乳期”,这一阶段的初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面临高度膨胀的自我意识、高度叛逆的心理倾向、水平较低的自控能力、学习与交往欲望此消彼长等心理问题。在素质教育新背景下,全方位、多角度和多途径地推进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除了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还是学生知识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基于这一观点,在新时代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就在于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才能对中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在学校“走出去、请进来”方针规划下,很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会定期到校,为教师和学生们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此,初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与优秀专家、专业学者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全面了解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与吸收处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高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双赢目标。另外,心理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储备和专业化的教育方法,所以,中学教师更要树立专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的职业信念,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教育,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艺术,掌握先进的、有效的、与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相吻合的心理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建立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提升自身乐观积极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以自身遇事时的心态、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其能够坦然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比如在引导学生弱化得失心,客观看待自身的成长与进步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以成绩来为学生排名的做法,代之以对不同学生考试进步或退步的综合性评价,同时要挖掘学生即使整体成绩平平无奇,但单一科目成绩优异或特长突出的闪光点,以此为切入点来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同时以自身向好看的乐观心理来影响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持和得失心的弱化。
二、组织心理教育活动
初中学生的心智成熟度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不仅缺乏一定的心理问题认知能力,更不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积累,所以无法自行调整个人的情绪状态,更无法形成达观坦然的人生态度。作为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心理健康指导为例,针对那些情绪化较为明显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感情层面着手,逐步向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教学过渡;针对那些情绪较为低落的学生,教师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言辞的柔和、表达的准确和态度的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身的潜能和未来发展可能性。
另外,教师还需要看到单一理论知识与心理故事分享型的教育模式也可能加重中学生负面情绪与心理的弊端,围绕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核心目标来为学生们在实践与情境中接收心理健康教育的创造空间与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健康杯”心理美征文比赛,要求学生分享颂扬健康心理的真实事件,从而培养学生以积极乐观、正向健康视角看待事物与人的思想;也可以组织校园心理剧创编竞赛,要求学生围绕积极向上、健康正向的核心主题来编写心理故事,并完成剧本表演活动,在剧本创编和表演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实现中学生心理健康软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三、发挥家长后盾功用
教育改革新时期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其中,家庭作为部分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诱因,其在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功用。为此,中学教师要全面推进家校共育模式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提高家长参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与家长实时沟通学生在校或在家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共同探寻导致孩子亚健康心理的原因,并制定和实践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心理健康讲座,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或者组织“孩子心理知多少”线上家长会,引导学生家长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来把握孩子心理等。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可以形成合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高效进展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而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可以陶冶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结束语
总之,初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元的,而造成初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也极为复杂,而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全面推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稳定、教学改革、国民健康的共同要求。为此,初中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敏感度、观察力,及时捕捉学生们的亚健康心理状态和异常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困惑、排解内心负面情绪,以实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增忠.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02) :121-122.
[2]徐小峰.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J].中外交流,202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