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

作 者:魏东娟 (怀远县实验小学,安徽 蚌埠 233400)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走上了一条既要减少课外作业,又要提高课堂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转型和现代化之路。与单一、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转型显然是必要的,我们应不断探寻创新的教学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促使中小学“减负增效”有计划的开展,对小学数学教育和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活跃、轻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双还原”课堂上教师强化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使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性更强。其次,倡导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在课堂上应用“减负增效”模式,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负担减轻了,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更加专注于体育、文化和创新活动,这有助于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最后,它还能改善课堂学习过程。在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作业内容等。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减负增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倾听学习的真实声音。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自主性,主动了解各个年龄段小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还要主动倾听学生最直接的心声,了解学生最直接的学习需求,并据此创新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因此,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要创新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每节数学课的小结阶段,笔者经常会问学生:“听懂了吗?”如果学生集体回答“懂了”,哪怕只有一个声音说“不懂”,我也会记下来,除了不批评学生,我还在下一节课重复做题,或者悄悄记下学生是谁,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耐心、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老师本身的关注。通过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也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反思,更好地优化教学,增强小学数学和教师的吸引力。
(二) 利用最佳学习机会。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不仅要在“双减”政策下营造开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放飞思想,大胆提出数学问题,同时紧抓学生的质疑时机,可以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有效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题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实际问题:夏天到了,小强的爷爷从小区便利店买了5支雪糕,小强的奶奶买菜回来看见小区便利店门口有活又买了4支雪糕,小强放学回家看到冰箱里的雪糕,非常高兴奋,马上打开吃了1支,现在小强家里的冰箱里有多少支雪糕?而在后续教“6+4-1”这个算时,马小跳(化名)紧锁眉头,表现出不解的样子:“老师,你不是说看见‘一共’就是‘和’要用加法吗?那为什么算式中还有减法呢?”我举了“卖梨”的例子,用“梨越卖越多”这一有趣的线索,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试题中“吃了1支雪糕就要减去1支”的算法....通过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教学契机进行巧妙的纠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独立思考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益。
(三) 提供最合适的课后作业。
减少课后作业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主要减少和优化课后作业量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并通过创新方法使课后作业的分配形式合理化。
在课后作业的组织形式上,作为“双减”政策的一部分,数学教师在一、二年级很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完成并检查课本上的习题。在小学中高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少而精”和“新而趣”的原则,采用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适量地完成课外作业。例如,在讲到“数据处理”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分析本班学生的视力测试数据,并在制作统计表时,探究统计表的意义,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爱护和保护视力。在课后实践作业和集体作业的引导下,有效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 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最佳关系。
“双减”政策让家长有时间重新审视自己对子女教育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在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的获得感,同时建立积极的家校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这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软件,为家长建立一个“数学学习交流群”,不定期地将学生在学校认真学习数学的状态、快乐参与数学游戏的状态等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分享给家长,这有助于家长熟悉学校课程,对“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有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 "双减 "框架下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教学实践,主要是通过优化小学数学学习环境,重构数学教育的教学空间,将优化小学数学学习环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强化小学生的教学空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落实“双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