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 全链条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T省样板党支部为例
作 者:赵 鹏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西青区 300387)
大
中
小
课题来源: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天津工业大学2022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项目支持。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背景,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意义重大。面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围绕省级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的实践,从党团衔接体系、党建工作队伍、主题实践活动、榜样典型塑造四个方面,提出全链条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问题; 创新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迈向强国新征程,当代青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乃至主力军。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肩负更大的任务和使命,如何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素养,造就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党员发展培养的“链条”衔接不够紧密
就现状来看,党员教育业务流程衔接不畅、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不好、职能部门配合不利,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
(二)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落实不够扎实
党的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最经常最普通的方式方法,但实际工作中,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于党课、组织生活会等落实并不理想,存在应付的现象,导致党员入党后对党组织的信任和崇敬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党员的所思所想把握也不清晰,影响党建工作的设计与构思。
(三)党员发展过程中跟踪培养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入党前缺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入党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聚焦于是否按时参加组织生活,而忽略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学习生活情况的关心、了解,导致党员间联系不紧密,党支部氛围不融洽。
二、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入党动机不端正,存在一定的功利化
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趋势,少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偏差,这需要加强关注与引导,如功利型,把入党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求职应聘的筹码;盲从型,对于党的认识并不清楚,但不想落后于他人,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党员的党性修养及自我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党员对于理论学习心存侥幸,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理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理解领会不深,适应不了新任务的要求,这将会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的有效实现。此外,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也较少。
(三)党员发展过程中缺少规范化教育管理体系
党员发展过程中,有些高校党组织工作开展不够规范,“重发展、轻教育、轻考核”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考察重点不突出、评选流程不规范、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创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构想
针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结合T省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的具体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创新构想。
(一)锚定成长教育,打造“联动更紧”的党团衔接体系
党支部紧紧抓住“入口教育”的“黄金时间”,从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着手,组织召开党员、团员座谈会,深入分析了党(团)员成长发展的需求,对标对表基层党建“七个有力”建设目标,提出抓住预备阶段开展思想引领铸魂、发展阶段加强思政教育固本、教育管理阶段强化基层堡垒扎根的建设思路,探索构建“入口教育+过程培养+出口输送”的“三位一体”党员成长教育管理体系,打造发展型党员成长教育工程的育人特色品牌,满足党员发展各个阶段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学生系好政治上的“第一粒扣子”。
(二)汇聚骨干力量,组建“质量更优”的党建工作队伍
党支部用心下好“怎样培养人”这盘先手棋,充分调动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参与支部工作的积极性,广泛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参与、了解党支部工作,党支部讨论、探索、建立了“核心层、吸附层、流动层”的“双电层”党支部管理新方式,管理方式的创新,使得支部人员真正动起来了,参与感、获得感得到很大提升。同时选拔优秀的党员担任团支部青年委员,指导团支部组织生活,推进党团日活动、党团员发展、党团推优同部署。
(三)融入红色元素,培养“党性更强”的时代新人
一是聚焦“党味”,增强组织生活“点头率”。主题党团日活动做到“年年有特色、月月有安排、次次有主题”,同时用好新生入学、毕业季、“七一”等关键时间和节点,开展主题党团活动,组织趣味竞答,让主题党日有“知”有“味”。二是调浓“回味”,提升党课“抬头率”。党支部探索开展“我药说”微党课,党课轮流讲,组织党团员前往延安、天津等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躬身实地寻访。三是善添“鲜味”,提高实践活动“参与率”。开展“团团红色大寻访”实践活动,组建“Zn青年讲党史精神”党员宣讲团,录制实景微党课视频、制作党史教育课件,讲述党史小故事,听党课、知党事、感党恩。
(四)聚焦立德树人,选树“素质更高”的优秀典型
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动作用,结合党员设岗定责,成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团员/青年”帮扶小组,党员“亮身份”,担任新生带班党员、学业讲师团讲师、科创队长,发挥文明督学(文明课堂考勤、四六级模考、晚自习)、朋辈助学(乐学课堂答疑、同窗之讲视频),与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同成长、共进步。通过五年努力,党员考研上岸率逐年上升,今年达到95%,涌现出以“退伍大学生士兵”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和朋辈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发起“优秀党员榜样论坛”、“群星闪‘药’”学风月、“就业直通车”等主题活动,努力在青年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上书写奋进之笔。
参考文献
[1]莫江平,王炜.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3(06):74-77.
[2]李瑞,周思聪,李晓宇.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建设的提升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06):90-92.
[3]贺桂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以四川省高校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36-39.
[4]蔡炼丹. 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2.DOI:10.27150/d.cnki.ghdzc.2022.000398.
[5]张鑫.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突出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2.DOI:10.27144/d.cnki.ghbsc.2022.000224.
作者简介:
赵鹏,男,1992年生,天津静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