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互动策略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互动策略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 者:范桂兰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99)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窗口,是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要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存在必不可缺。而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既不扎实,实践能力也较为薄弱,而应试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因此,出于加强课堂互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考量,积极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化教学的实践方法十分关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教学实践
一、导入教学案例,开展互动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基于这一属性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就可以尝试导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社会热点新闻,为学生们的互动分析提供良好的氛围保障。在学生们对导入的案例事件展开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们就真实案例提出个人真实见解和看法,在课堂上和教师、其他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这样一来,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把握,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见解和自主思维的养成。
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导入“广场舞扰民”这一时事新闻,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围绕“舞者们是否享有自由跳广场舞的权利以及居民们为驱赶跳舞者所采取的过激行动是否正确”等问题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明确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划分,进而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
在社会案例的选择与导入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来收集时政材料,最后由教师进行筛选,将其中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教学导入内容,这除了体现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的互动性,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自主性、提升其教学设计参与感;另一方面,“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时事教学资源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偏差想法,及时指导个别学生的学习困惑,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深度得到不断培养和拓展。
二、导入教学情境,开展互动学习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极为突出的性格与心理特征,不同于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思细腻、敏感叛逆的阶段,相较于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扰、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初中学生更倾向于被动的学习与消化负面情绪,甚至在外界事物的诱惑上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而基于教学内容、具体学情和实际学习需要、心理诉求来导入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其本质就是在建立学生与学科、生活、思想文明之间的交互性,在具象化、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们积极展开问题探究、合作思考与实践,同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以及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提高,在这种互动性极强的课堂氛围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能也会实现质的飞跃。
比如在《走进公共生活》单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①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你现在所处的社会公共环境;
②以十年为分界点,对比你所经历的中国社会十年变化;
③你希望未来能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引导初中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体会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人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实惠,来感受党对民生的关注。围绕这些问题,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讨论与合作调研,对于学生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发展以及理论结合现实、以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锻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立足丰富、恰当的课堂教学素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学习需要等,更要能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形成有所裨益。
三、导入教学实践,开展互动探究
作为一门兼具实践性、功能性的综合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互动性教育的开展必然要与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初中学生法治观念启蒙与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才能使初中学生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基础之上,获得自身能力与素养的同步提升。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雷锋精神,并能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践行雷锋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到敬老院照顾老人、到公园捡垃圾等,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当今时代所赋予雷锋精神的内涵,同时促进自身乐于助人精神品质的培养。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本质就是学生与社会、与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亲自参与教学实践的互动过程恰恰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思想、情感的感悟。
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为初中学校立德育人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教育承载着培养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社会责任心、良好生活与行为习惯、优秀道德品格和法治意识初中学生的重要使命。因而,教师要立足社会需要、教学需要、学生发展需要来构建充满互动性的高效课堂,通过加强生、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科之间的互动性来对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进行影响和引导,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品格、法治观念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阳.时事新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教师,2022(01):54-56.
[2]衡永昌.主线式情境教学,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J].江西教育,2021(3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