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作 者:王德志 (烟台市福山区崇文街小学,山东 烟台 265599)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以爱为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做为任课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为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我努力做到了三个字:“勤、细、爱。”勤就是勤家访、勤引导、勤检查、勤分析、勤教育、勤总结。我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优势,通过谈心、对话、家访等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个人信息小档案",记录学生成长中每一点进步。细就是情感上要像春夜的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细致入微地对学生进行启萌教育。在学习上我将每一位学生在平日的错误记录下来,制成失误记录本,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也督促学生及时纠正。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也体现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设计具有鲜明层次性的作业,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的作业选择权,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爱,就是爱学生,在感情上与他们沟通,温暖他们。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每一位学生接触,相互沟通,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也很愿意向我倾诉他们的心事,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有利于将德育工作融于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二、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是快乐,是享受,是幸福。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我非常喜欢看篮球比赛,喜欢篮球运动的团队合作,喜欢篮球运动的挑战自我,所以在教学中我不知不觉的把对篮球的理解和热爱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年龄小,靠兴趣学习是他们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时也我很注重这一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分工、怎样交流。在学生合作发展的同时,我又引入竞争意识,把学生分成三排,每一排的学习成绩基本均衡。然后在每一排选出一个课代表,并且课代表不是固定的,谁的成绩好,谁的进步快谁就可以做课代表,这样以来就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十分的高涨,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就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这种排与排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就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
三、体验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学生的成长也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两个层面的体验,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从而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感悟、验证。另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当我讲授完新知识,我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做完后到讲台去讲演,把自己体验的过程讲给大家听。时间久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增强了。
泰戈尔曾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地不熟,当学生幸福着,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也都快乐着。一句话:和谐教育,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