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习近平人才观视域下 振兴龙江发展的人才战略研究

习近平人才观视域下 振兴龙江发展的人才战略研究

作 者:李可欣 (中共同江市委党校,黑龙江 佳木斯 156400)

 摘   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以“人才振兴”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近年来,龙江在人才发展工作上仍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面对一定的现实壁垒,如何破解人才工作的堵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人才工作的质效发展,进而推动龙江的振兴发展,需要我们在习近平人才观的视域下,立足龙江实际,加强对振兴龙江发展的人才战略研究。

关键词:习近平人才观;龙江发展;人才振兴
才工作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现龙江的振兴发展要实现“八大振兴”,其中就包含了人才振兴,加强振兴龙江发展的人才战略研究,真正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龙江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实现龙江全面发展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人才观视域下振兴龙江发展人才战略的研究意义
根据历年来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梳理,可将习近平人才观的基本内涵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其核心为党全面领导人才工作,用“活”人才资源,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起来。二是把握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主动,走实人才中心建设高地,加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立足实际做好发展布局,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三是用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方略,推进人才的对外开放,形成人才合力。四是加强人才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实践淬炼中提升技能强化本领。五是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制度保障。实践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人才观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效能的“根”,这对于龙江振兴发展而言,无疑是“源头活水”与有力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黑龙江省的重要讲话中,多次讲到人才工作,指出了人才外流、创新人才偏少等问题,提出了思想再解放、政策再放开,向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要发展的重要要求。在黑龙江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许勤同志强调,做好我省新时代人才工作,是解决突出问题、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是推进龙江振兴发展的基础支撑。为此,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人才振兴60条》,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实时紧跟各地市(县、区)人才工作实际,全力增强人才政策的“吸附力”。然而,近年来黑龙江整体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在人才流失、人才招引、留才困难等问题上仍较为严重,仍然呈现出较为被动的状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对于推动并实现龙江的振兴发展而言无疑是急需研究并努力做好的一项重点工作,着力以“人才振兴”推动“龙江振兴”。而从当前省情发展大势来看,目前龙江正处于爬坡过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以习近平人才观为做好我省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引,加强对振兴龙江发展的人才战略研究,加强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是实现“八个振兴”的目标任务,促进黑龙江省市振兴发展,为我省市高质量发展赋能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
二、影响龙江振兴发展的人才现状
黑龙江省及各市(县、区)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推进下,龙江整体的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但基于黑龙江整体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发展、教育情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省及各市(县、区)在“引才、用才、育才、留才”工作上仍存在一定难度,形势上仍具有一定挑战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流出规模较大。目前,龙江整体人才流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三高一化”趋势,即拥有“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的人才流出较多,流出的人才在年龄结构上日渐年轻化。据调查,就省内高校而言,黑龙江省内高校高学历毕业生已连续多年呈外流趋势,留在家乡就业创业的相对较少,且流出的人才中从事重要技术岗位的居多、创造力较强的青年人才居多,人才外流渠道呈多元化趋势增长。仅2021年,在毕业生分布与流动数据统计上,哈尔滨的应届生流出数量就排名全国第五。二是人才吸纳能力不够强。尽管我省各地在人才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待遇保障环境等方面比较优厚、政策越趋优化全面,特别是艰苦偏远地区、边境地区,但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仍没有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存在“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平衡。在人才分布上,省会城市、地市级城市的人才明显多于县、区和乡镇人才,基层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人才领域上,基础性学科人才较应用型人才多,技术性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总体上,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结构不相匹配。四是留才问题较为突出。“留不住人”成为省内各地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部分引进人才工作满服务期限后存在的离职现象较为严重,地区发展空间及环境不能较好的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本地人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外流”现象。五是引才形势较为被动。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选择省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省内多地出现引进人才相应岗位招不满人的现象。
产生原因为:一是发展环境因素。黑龙江的地理位置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不利于人才需求的更好发展和生活,地方产业多为重工业,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发达城市相比较为滞缓,就业机会的选择性较少,人才发展的上升空间不足。二是政策制度影响。与发达城市相比,龙江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不足,对于各地制定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存在部分企业对人才的关注意识还不够高,对人才政策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相对较低的薪酬和奖励并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和扎根。三是管理体制制约。对于人才工作的推进,较多倾向于引进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利用不足。在人才使用机制方面,“业务优则仕”的使用人才方法使得一些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实践类工作岗位缺乏人才支撑,同时也导致了人才大多时间被事务性行政工作占用,人才优势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职业追求和能力发展。人才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均较单一化。
三、习近平人才观视域下振兴龙江发展人才引进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解决我省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破解当前龙江在“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的问题,扭转人才外流形势,吸引各域、各类、各地优秀人才汇聚龙江、扎根龙江、建功龙江,本文紧密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习近平人才观,思考振兴龙江发展人才引进问题的解决对策,推动以“人才振兴”实现龙江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
党管人才核心是党管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各地党委可通过组建精英骨干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凝聚发展合力,统筹、组织、协调、服务、管理地方的人才工作,形成有方案、有抓手、有力度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委(党组)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人才工作的研究部署,优化调整人才资源、人才结构、人才制度等,把人才工作质量作为重点突破性工作来抓,推进全省市各单位、企业、学校全面重视人才,多措并举加强人才的培养、储备与转化,为龙江振兴打牢坚实的振兴发展根基。同时,地方组织部门应立足本地实际,做好人才规划,深入剖析“留不住人”的问题原因,根据原因分析,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搭建人才发展空间平台,重视挖掘本地人才并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培养使用,全面落实牵头抓总的责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增强人才工作的龙江吸引力
立足《人才振兴60条》,进一步增强龙江人才工作的吸引力。一是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优良生态。近年来,黑龙江省已经为振兴龙江、引进人才做出了不少努力。如黑龙江省人才网推出“黑龙江人才周”等人才引进活动,开通“龙江惠才卡”保障高质量人才的生活水平等。此外还出台了定居落户以及人才落户的强大保障,对于人才普遍关心的能力提升发展、薪资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着力优化完善,全力全面为人才扎根龙江建设龙江创造“安心”的生态发展环境。二是搭建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广阔平台。畅通人才发展和实践锻炼渠道,赋予企业单位等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各方丰富活化引才方式,在保障人才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与各部门或各地市联合搭建深造实践平台,提供发展空间,不断推动以人才吸引人才,以人才带动人才发展,逐步壮大人才队伍,在人才工作的“吸附力”上,突破政策制度的优化,重视强培养、优平台、营环境的进阶发展。三是构筑人才引领龙江振兴雁阵格局。不断完善优化以“五大计划”为支点构筑雁阵格局。坚持以需求主导布局,建强各重点领域的人才队伍,关键领域的人才工作,以人才集聚为基点,布强中心大局,培养并支持青年人才在实现龙江“八大振兴”战略实践中挑大梁、担重任、敢作为。四是打造龙江爱才近悦远来服务品牌。扩大人才服务面,做好人才梯队储备,给予政策支持,形成人才服务全链条,重点聚力做好引才留才工作,创新开展引才活动,打响龙江爱才、重才、育才得服务品牌,各地市(县)要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和人才工作的突破点与潜力点,用真心真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高质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全面提速,重点强化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举措办法,制定优化人才发展计划,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切实尊重、真心服务人才,破除固化人才招引工作理念,将人才工作的“人才”界定拓展为面向全社会的人才,不唯“帽子热”,重视人才的创新价值、干事能力,突出原创导向。创新建立柔性引才新模式,将重引才转变为重全方位的聚有真才实学的“真”才,打造良好人才生态,探索开展人才“安心工程”、“引擎工程”、“反哺行动”等,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补齐龙江各地人才发展短板,对于引进的人才,加强培养锻炼,推行各领域融合、各部门合作、多渠贯通的具有龙江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强化人才工作的拓展与对接,积极开展人才、技术和项目合作交流,拓展人才发展渠道,创新人才发展办法,推进人才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光明日报,2022-1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