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用赋能乡村治理 ——山东省荣成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作 者:李亚斐
(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山东 荣成 264300)
大
中
小
摘 要:强化基层信用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本文以荣成市为例,全面介绍了其创新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效果。荣成市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将信用建设引入农村工作,全面构建“信用+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开辟了实现治理有效的新路径,其经验做法有比较现实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乡村治理;信用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成市2015年起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推动信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经过五年多推进,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信用建设“荣成模式”,以信用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已经在荣成落地生根。
一、荣成市农村信用建设的实施动因
一是加强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农村社会现在还存在一些法律管不到、道德又管不了的盲区,亟需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把失范的行为管起来。
二是完善信用体系的必然要求,荣成的信用体系已经抓了多年,但农村“最后一公里”始终没有打通,亟需补齐这个短板,让农村群众也享受到信用带来的实惠和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
三是创新乡村治理的题中之义,社会治理的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而信用就是对人“正身立规”,信用抓好了,农村规矩意识也就树起来了。
二、荣成市农村信用建设的主要做法
荣成市推进农村信用建设的思路是,坚持务实管用,不另起炉灶,对农村原有的治理资源进行嫁接改造,让信用立足农村、扎根农村、适应农村,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治理效应。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农村信用制度框架。出台《荣成市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把每个村的村规民约升级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将700多个村居组织、28.6万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信用管理,每一项都量化赋分,确保既符合统一标准,又贴合自身实际,简单明了、好操作。全市共配备2811名采集员,对照村规民约规定的守信失信情形,做好日常采集,所有信息全部纳入村民个人信用档案,严格兑现奖惩,推动了村内风气持续向好。还搭建农村信用管理平台,与市级平台打通,对全市所有村居的信用管理状况进行动态评测,同时将群众在村里的加分纳入全市联合激励,放大村级信用奖励效应。
二是加强拓展应用,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实行“信用+环境整治”,对整治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党员带头、班子绩效都实行信用管理,短时间调动起各层面的积极性,7个月就解决了历年解决不了的环境“顽疾”。实行“信用+志愿服务”,把乡村治理工作都提升成志愿项目,跟进信用手段,引导群众主动认领,全市志愿者人数从不足5000人,发展到现在18万多人,村村都有志愿队、户户都有志愿者;还催生出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午饭的“暖心食堂”、志愿者代替保洁员等一批信用服务新业态,点燃了乡村共建共享的热情。
三是加强守信激励,创新了变福利为奖励的工作机制。把村民福利待遇变成信用基金,每季度还举行一次大张旗鼓发放仪式,让守信群众得实惠、有荣誉。荣成市级财政设立了300万元信用基金作为补助,全市22个镇街和800多个村都有信用基金,每年额度为2000多万元,30多万农村群众从中受益。同时开设针对守信群众服务的信用超市、信用银行,可以随时用信用分兑换物品,扩大信用影响力。
三、荣成市农村信用建设的成效
从实践看,信用确实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农村呈现出昂扬向上、活力满满、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一是信用让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通过信用把党员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都管了起来,贯彻上级部署、日常行为规范、联系服务群众都有“硬杠杠”,使党员干部更加主动地强化身份意识,更加自觉地发挥模范作用,更加积极地追求道德高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变得越来越强。近两年53个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后进变先进,83名党员干部受到诫勉谈话和免职处理,“干则有为”成为农村干部新风尚。
二是信用让农村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信用打开了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通道,促进了社会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参与村级事务,当志愿者、保洁员、调解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现在的农村治理,党委政府只负责宣传发动,主角成了千千万万的农村群众,可以说打响了基层治理的“人民战争”。
三是信用让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每个村的信用管理办法,就是新时代的村规民约,大家的规矩,大家一起定、一起管、一起守,激发出每名群众内心的“主人翁”意识。现在凡是涉及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会抱团出力。这几年村里的好人好事多了、寻衅滋事少了,遵规守纪多了、违法乱纪少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农村蓬勃发展,新风尚新气象在农村蔚然成风。
四是信用让农村产业振兴加快发展。制定农村差异化考核办法,加大村级增收信用赋分比重,2021年种粮合作社发展到489家,是过去5年的总和,种粮总收入6500万元,村均增收13万元,亩均增收超过50%;新落地特色种植项目近200个,带动社会投资7.8亿元;6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过10万元。
三、荣成市农村信用建设的启示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推广。农村信用建设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由党委牵头把总可以更好统筹各方面力量,更有利于推进农村信用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这方面,荣成市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党委、政府“双牵头”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直属市委的市社会信用中心,便于更好地实现城市和乡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体设计、协同推进、融合发展。
二是注重开展载体,寻求突破。志愿服务作为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良好行为习惯,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提升人的劳动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荣成市推进农村信用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志愿服务成为链接各项工作的重要纽带,通过将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结合并逐渐制度化,一举让“信用+志愿服务”成为破解农村工作难题的最佳突破口,证明了“信用+志愿服务”模式对推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有序推进。荣成市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先行先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可一味照搬,要求结合地区实际进行推进。因此,可选取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各县区也可在辖内鼓励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择机全面推进。
作者简介:
李亚斐,男,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科长、经济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