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作 者:郑晓洁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浙江 温州 3251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班主任的教育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更多教育相关人士的认可。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激励原则,通过德育教育的落实,给予小学生成长的积极动力,才能实现提高学生身心素养水平的教育目标。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是有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激励;发展;信心
前言
在社会与时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重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明确个人理想,从而改变个人学习和生活行为。如何在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推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是教育研究热题。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更高目标
在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全面分析一个班级内学生的个人特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因人而异的激励原则,才能让激励策略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相对较大,每一位学生在同一件事情上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实施激励策略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形象判定,实施与知个人情况相符的激励策略。在一个班级之中,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学习习惯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望。这些学生的性格相对外向,在激励此类学生时,教师应当让他们明确自己当前所具备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向上。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班级内也会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或学习方法不佳,导致其学习成果未达到家长与个人的期待。在落实激励策略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与其最近发展区相关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容易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认可自己现有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突破学习瓶颈,逐渐找到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小学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存在年龄差异。小学生虽然年龄普遍较小,但一年级与六年级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成熟度。在落实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像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教师要关注激励与引导工作的直接性。直接告诉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应当做什么,哪些事情是有意义的。通过一些寓言故事的讲解,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何为对,何为错,建立是非判别能力。但在针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则要尊重学生当前所具备的独立想法,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获取与内化积极的价值观念。
二、讲究公平公正,促成有效激励
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思相对敏感。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暴露出的一点偏袒,都可能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坚持、公正、公开且合理的激励原则,不让任何学生感受到任何不公平待遇,不采用特殊处理方式或优待处理方式,才能让学生期待教师的德育引导,将教师给予的激励视为精神力量。
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位日常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在课堂中与他人交头接耳,如果班主任只批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理会成绩较好学生的错误行为,就会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认为教师针对自己,因为成绩而偏袒另外的同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但与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无关。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将精神引导、道德观念选择视为重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格品质。当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时,要及时表扬,无论学生该学科的成绩好与坏,都应当在书写方面获得应有的肯定。当学生关注教室卫生,主动打扫教室时,都应当因“爱护公共环境、无私奉献”的品质得到激励。当学生在校园中与他人打架斗殴,无论其学习成绩多好,都应当得到批评与正确引导。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个人道德的重要性,才能让小学生从小努力成为温暖、向上之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丰富德育手段,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实施激励策略,班级是基本单位。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每周都会举办一次班会活动。在班会上,班主任与小学生沟通、交流,分享最后的学习与生活,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利用班会机会渗透德育内容,针对校园生活中的现象、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讨论,激励学生实施良好行为,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比如,在以“乐于助人”为主题的班会中,班主任可以就“年轻人让座”、“扶摔倒老人”等话题与小学生互动,告知小学生应当如何去做,以正向激励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其次,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积分赛的方式,激励小学生不断达成小目标,收获积分。比如,以一个月为期限,学生不断解锁规定范围内的技能,便可以获得积分,像帮忙做家务、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帮助同学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模式,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差异,通过公平公正的激励策略,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建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同时接受个人目前短板。在良好的思想氛围中,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多方面能力,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意识到努力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秀花. 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九策"[J]. 教书育人,2023(8):69-71.
[2] 张义萍,杨立祁. 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及应对举措探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23(3):109-110. 
[3] 丁玉芳.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科学咨询,2023(2):164-166.
[4] 李艳.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