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多途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杨彦丽
(石台县示范幼儿园,安徽 池州 24511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内容日益完善化,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拓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途径,综合社会多方力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当代幼儿的阳光、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方法;氛围
前言
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社会人才的衡量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面对较大的社会压力,当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出。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才能促进幼儿做出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选择。
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造良好氛围
要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幼儿教师要积极转变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并加强教育思想学习力度。只有教师转变个人教育观念,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才能让幼儿在园内学习与生活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在心理健康方面提出了标准的定义,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够有效融入社会,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教师要积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的教育方法,结合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标准,组织日常教学。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对周边事物的探索欲望,使幼儿拥有积极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作为幼儿教育阶段的一线工作者,要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突出学习环境的轻松性与愉快性,让幼儿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更深入地思考,掌握更有用的知识,丰富个人学习与生活经验,才能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教师不仅要重视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安全性,还要关注舒适性。丰富幼儿园内的学习素材和游戏材料,让幼儿的学习、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快乐成长。
二、关注幼儿不同心理需求,提高针对性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分析与接受幼儿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的幼儿,需要不同的心理引导。在各个成长阶段,幼儿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受到个人生活环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入园时的身心健康状态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全面了解个人负责班级内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准,结合他们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助。只有幼儿真真正正地关心幼儿,细心了解幼儿,才能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真实情况。
在与幼儿交流之时,教师要留意幼儿的自然表现,观察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出有效心理引导。比如,幼儿教师在迎接小朋友入园时,都会与小朋友打招呼。突然发现一位平时总是热情与老师问好的小朋友,不爱说话了,对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兴趣不足。教师要在园内教育的各个环节观察这位幼儿,并与幼儿交流,了解其中缘由。交流后发现幼儿父母吵架,使得幼儿被忽略,且长期处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会变得胆小、懦弱,不愿意交流。在了解原因的第一时间,幼儿教师要关心小朋友当前的情绪,并告知幼儿“父母的争吵,并不是由你而起,是他们在处理个人关系时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在学习与游戏活动中,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通过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忘记家庭中的不愉快。并尽快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意识到其个人行为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促成有效的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与幼儿交谈,引导幼儿重拾积极的情绪。除了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观察与处理,教师还要结合班级内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在家校交流之时,向家长展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轨迹,让家校沟通有真实且充足的依据,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三、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益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度。在幼儿园内,小朋友并不能理解“心理健康”的实际意义,只有教育工作者化身于不同的活动之中,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收获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才能让幼儿成为积极情绪的受益者,长久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室内、户外活动。在幼儿园内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室内活动,促进幼儿认知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获思想品质。更要利用户外活动帮助幼儿强身健体,建立体育锻炼意识,减少内心压力,释放情绪。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对每天的室内、室外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才能促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其次,教师要主动发挥心理健康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能够强化幼儿对积极品质、正确行为习惯的印象。像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讲解、人物分析、交流讨论等环节,引导幼儿分辨是非,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在阅读了《三个和尚》这一故事之后,从人物分析中,可以传递“自私自利是错误行为”的信息,从情节分析上,可以总结“一人要独立,多人要懂得合作、相互帮助”的道理。在交流中,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相似的事件,推进幼儿内化正确的品质,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使幼儿通过一次绘本阅读活动规范个人行为。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教育工作的结合,是一项复杂且极具意义的教育工程。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要积极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去,满足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需求,给予小朋友们个性化的指导。明确个人教育职责,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常规教育的一部分,预防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庆彦,王兴凤.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及改进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2(31):77-78.
[2]黄传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1(1):131-132.
[3]吴晓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J]. 读与写,2021,18(18):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