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和与渗透
作 者:王 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161)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戏曲文化作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代表之一,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完成戏曲文化对课堂教学的融合渗透,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渗透的意义,挖掘戏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渗透时遇到的阻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浅谈戏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戏曲文化;小学音乐;融合渗透
众所周知,戏曲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其艺术表现形式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传承。教师将戏曲文化纳入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不能仅仅将其作为课堂鉴赏曲目,令学生简略欣赏戏曲,而应注重学生戏曲演唱腔调、发音技巧、音色音准等全面音乐素养的提高。对此,教师要不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寻找将戏曲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戏曲内涵理解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一、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合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渗透戏曲文化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音乐技巧,欣赏更多音乐表现形式,感受多元音乐魅力,品悟戏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戏曲的历史由来,接触更多种类音乐戏曲,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在戏曲熏陶下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优秀戏曲旋律,品鉴不同戏曲腔调的特点,给学生带来别具一格的音乐鉴赏体验,令学生领悟不同音乐表达形式,即使是戏曲也有众多演唱方式。[1]最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戏曲中隐含了众多传统文化瑰宝,等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挖掘,积累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薪火相传。
二、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合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对戏曲文化重视不足
目前戏曲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最大阻碍是教师对戏曲文化讲解不深,学生受流行音乐影响,对戏曲文化不够重视,加之戏曲文化对音乐唱功要求更高,小学音乐教师仅仅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戏曲文化的系统化教学。基于此背景,戏曲文化想要融入渗透小学音乐课堂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往往对戏曲文化教学停留在表面,浅显讲解一些戏曲文化知识内容,主要传授学生教材指导的音乐内容。
(二)戏曲教学方法单调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对戏曲文化教学的方法普遍单调,大多停留在曲目欣赏,简易学唱的传统音乐教学思维中,没有对戏曲文化的深入挖掘,学生对于戏曲欣赏兴趣不大,固定的戏曲文化教学流程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戏曲文化,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戏曲文化教学成为一项公式化教学任务,不能起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热爱音乐学习的阻碍[2]。
(三)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戏曲文化教学时,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学生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灌输式教学,加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不明,戏曲文化对专业知识掌握要求更高,学生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上处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状态,对学生学习戏曲文化提高音乐素养起到反作用,音乐属于兴趣学科,没有自主学习的意愿和主动学习音乐的热情是无法完成音乐素养的提升的,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没有学习到戏曲文化还丧失了对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随之下降。
(四)教学评价不完善
目前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渗透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学生戏曲文化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学唱发音技巧等多方面的评价都有待完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要,小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审美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口中的评价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提高的帮助巨大,教师如果没有一套专业戏曲文化评价标准,忽视评价环节,不及时给予学生应有的反馈,学生对自己学习戏曲文化的掌握情况没有客观认知,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果不佳。另外如果教师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好听不好听,没有对戏曲文化内涵体现、戏曲发声标准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也难以发挥评价体系应有的作用。
三、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合渗透的对策
(一)深度解读戏曲音乐教学内容,重视戏曲文化
为有效将戏曲文化融入、渗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准备戏曲曲目欣赏,戏曲文化教育内涵,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教学戏曲音乐展现的内容,根据教材课程编制的戏曲进行相关主题的延伸,不以单一教学目标为导向,综合讲解戏曲文化,成体系成系统的进行戏曲文化传授、讲解,重视戏曲文化。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内容讲解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戏曲舞台,逐渐激发学生对戏曲欣赏的兴趣。教师避免主观臆断,认为小学生很难听懂戏曲文化深层内涵,从而进行浅层知识讲解,省略戏曲的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紧随时代步伐,从小培养学生戏曲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发掘有潜力的学生,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对有望成为一代戏曲大家的小学生们细心呵护。尽管戏曲文化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有很大难度,但这未免不是一种机遇、一种挑战,教师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戏曲文化知识学习,为学生打下深厚基础,在未来遇到更大的挑战时亦有一搏之力。[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戏曲曲目的细致讲解,投入更大的精力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一步步带领学生走入戏曲蕴含的文化舞台,引导学生重视戏曲文化的表现形式,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京调》戏曲曲目欣赏时,课前准备好本单元学戏曲大主题,为学生准备生、旦、净、末、丑五角由来讲解,深度解析京剧角色划分,各角色唱法唱功、听感观感以及发声特点,蕴含的故事,对京调如何发声进行细致入微的拆分讲解,系统化讲解京调由来,介绍擅长京调戏曲演唱的大家,并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大家的戏曲倾听,令学生畅所欲言听后观感,教师进行专业音乐知识讲解,教师逐一对京调涉及的各乐器演奏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一点一点积累戏曲文化专业音乐知识,引导学生传承戏曲文化,重视戏曲文化内涵。
(二)创设课堂真实戏曲教学情境,丰富音乐课堂活动
将戏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仅为了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在戏曲中学习唱歌技巧,养成一个好嗓子。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欣赏音乐、倾听音乐、学会唱好音乐的地方,引入戏曲文化欣赏戏曲曲目同样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切实走入戏曲展示的画面,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教具,直观展现戏曲演绎的宏大场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令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展现的磅礴恢弘的气势,自发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营造出真实的戏曲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更亲近戏曲,感知戏曲,从而深入了解、学习戏曲。教师定期开展戏曲欣赏、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掘学生戏曲演唱天赋,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戏曲文化熏陶下多走出一条音乐发展方向,打破单一教学方法,不再重复倾听、学唱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拥有更多期待,对戏曲学习更加用心,真正愿意接纳、学习戏曲,不埋没每一名潜在戏曲音乐大家。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戏曲学唱、音乐创新的能力,不断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强化自身唱歌技巧,突破自身演唱瓶颈,不断进步,提高自身音乐核心素养。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花木兰》戏曲欣赏学习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花木兰原本作为女儿之身甘愿替父从军的故事以短片形式播放,同步演唱或放奏《花木兰》戏曲曲目,令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戏曲蕴含的文化内涵,用传神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后开展《花木兰》学唱活动、戏剧演绎活动,令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加深戏曲文化印象,培养学生戏曲鉴赏审美能力[4]。
(三)确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戏曲文化
将戏曲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能一昧进行戏曲详尽教学,要确定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戏曲的意识,养成平日练习戏曲唱功技巧的习惯,音乐作为兴趣学科,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一切灌输式教学都是无用之功,戏曲文化讲解再详尽也无法打动学生,令其进行自主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辅助引导学生进行戏曲文化学习,教师负责讲述戏曲文化的专业知识,概述戏曲蕴含的故事情节,对于戏曲听后观感,教师令学生自行交流感悟,给予学生课堂学习的空间、时间,令学生自主思考戏曲文化表达的情感,细细感悟戏曲带给学生自身的震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戏曲的意识,教师只需适当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对戏曲文化理解产生偏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更有学习积极性,教师更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戏曲文化。
例如,教师进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欣赏时,教师仅仅对红楼梦节选的这一段故事情节进行概述,播放完戏曲演唱后,将课堂交流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引导性布置几个戏曲感悟问题,这一曲越剧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故事主人公有怎样的情感寄托,作品出现哪一地点景观,听后有什么样的感触等令学生沉浸感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戏曲展现的情景,从音乐中感受情感的变化,教师在学生交流之后点名寻找学生进行回答并予以专业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戏曲文化,逐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并在之后普及越剧唱腔唱法,激发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了解戏曲文化。
(四)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将戏曲文化纳入考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评价,要将戏曲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将戏曲文化知识,戏曲演唱纳入教学评价考量。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相应教学评价,能够实时关注学生戏曲文化、音乐知识、发声技巧等实际掌握情况,并不断调整后续戏曲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天赋差距等进行不同教学方案的执行,充分促进每位学生音乐技巧的提升。对此,教师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天赋、戏曲教学进度、实际课堂教学效率等,从戏曲唱腔发声、技巧掌握、音色音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方式无法解决实际音乐教学问题,并在课堂上令学生进行互评,点评别的学生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戏曲文化掌握的一次反思。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急急风》戏曲课堂教学评价时,这是一曲京剧武场锣鼓乐器的展现,教师对学生京腔发声,武场气势是否恢弘,发音是否宏亮,音准与否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评价,令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同样要表扬学生发音准、唱腔正确的地方,予以学生鼓励,使其在下一次戏曲演唱中发挥更出色,教师适当进行演唱示例,使学生掌握更多戏曲发声技巧,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将戏曲文化有效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解决当前学生对戏曲文化重视不足、教师戏曲教学方法单调、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相关教学评价不完善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深度解读戏曲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戏曲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课堂真实戏曲教学情境,丰富音乐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戏曲学习兴趣,确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戏曲文化的意识,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将戏曲文化纳入考量,鼓励学生进行戏曲学习,将戏曲文化彻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谢建兰.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开展[J].亚太教育,2023.
[2]蒋中伟.地方戏曲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J].启迪与智慧(中),2021.
[3]王薇.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对策分析[J].家长,2020.
[4]张妤.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戏剧之家,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