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动
作 者:耿梁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大
中
小
摘 要: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的自然学科,高中数学学习更是培养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更多地是服务于应试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依赖数学教师的知识讲解和机械化的题海战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高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数学应用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为中心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激活自主合作动力
高中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高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保障,而这一过程的推进和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高中学生学习盲目性、思维局限性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之前,为学生们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们明确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向,使学生们能够产生和维持持续性的学习动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们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自主合作学习,也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新知识获取需求的满足。
比如,在“等差数列”知识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来体会和概括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征,进而以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呈现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现象,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如下自主合作学习任务:体育馆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24个,后一排比前一排少2个座位,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第10排的中间位置是哪两个?小组成员在合作讨论和分析之后,会得出正确答案,同时对座位安排与等差数列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更深刻、直观的认知。整体上来讲,自主合作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动力的激活以及方向的明确提供了重要支撑,更在无形中帮助学生们巩固了基础知识、发展了应用思维。
二、巧妙融入微课手段,搭建自主合作情境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抉择期,而过重的升学压力和学习负担却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发挥着反面作用,很多高中学生疲于应对教师的题海训练,在自主合作学习与思考方面普遍缺乏积极性。微课形式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产物,它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了现代化的视频或图片,并通过流媒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在线教学新尝试,微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热情、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推进新课改进程。而在开展高中数学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融入微课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们的自主预习活动提供形象直观的微课视频,同时引导学生们带着学习任务观看微课视频、展开自主思考和问题分析活动,以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其次,在课堂讲解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双重模式来开展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复杂性和实际功用性,尽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已经理解了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以微课来辅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重难点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巩固提升。比如,在“三角函数”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形式来动态化、立体性地呈现三角函数的推导过程,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加深学生们对三角函数定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最后,在课后复习阶段,针对习题讲解和知识的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将每道习题的讲解制作成一个5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错题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观看微视频,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水平。
三、创新设计课后作业,发展自主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效、评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与开发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课后作业,也将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或合作探究思维的同步提高。而以往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往往是围绕教材来设计统一化、标准化的课后作业,形式多为书面性的习题训练,尽管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发挥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但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合作能力的发展。为此,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两大核心原则,在保留传统作业内容中有益部分的前提下,为学生们布置思维拓展性和自主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发展发散思维,提高自主能力。
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主要环节,更承载着学校立德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使命,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不仅有助于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更能够促进高中学生自主思考意识、合作探究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多维发展。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立足学生本位、变革教学理念,通过为学生们安排学习任务、提供微课学习支架、设计自主性课后作业等途径,来激活学生们的自主合作学习与探究欲望,使学生们真正建立起数学课程学习的热情,进而主动参与、主动训练、主动分析、主动探讨、主动创新,最终在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全面发展的同时,赋予高中数学课堂以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朱大海.任务驱动,让数学课堂更具灵动风采[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09):75-76.
[2]冯迪.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