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问题研究

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问题研究

作 者:周小诗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北京 100084)

[摘    要]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创新教育对他们灵感的启发极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生培养;创新教育。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优秀设计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不难发现具有创新思维是成功设计师的必备素质。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通过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来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走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新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既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也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任务。而艺术设计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他与文理科教学之间具有差异性。[1]
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灵魂。
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占的比重很少。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整合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要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学科课程呈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设计基础课程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去体验实务,深入的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习教学,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3]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突显性,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4] 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要避免填鸭式教学,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通过工作室一些商业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通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
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为其匹配先进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就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教学的进度与质量。在艺术设计中的师资结构中,一定要有广告人或专业室内指导设计师的介入,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这是本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还要引进相关的专家教授,把学科的构架搭建起来。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严雪怕.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4] 田建国,周兴迅.大学教育综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