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作 者:陈小敏 (郎溪县第四小学,安徽 宣城 242100)

 摘   要:在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任务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课题。然而,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式的突破不大,趣味性有待提升,动手实践的缺乏,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收益降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更是天方夜谭。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就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习生涯的初始时期,是一个人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类鉴赏课程,它应该贯彻落实寓教于乐、密切联系生活的教育理念,利用色彩的渲染和线条的勾勒,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审美的认识。
一、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期,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创造到美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并强化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二)加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开展户外写生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记录下来,以游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之情,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1]。
二、在小学美术课上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对策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习惯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他们的思维和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意识和思维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太早地接触了信息设备,而信息设备中又含有海量的信息,其中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这会对学生的价值观构建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意识,进而对他们的后期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意识等可以被加强,除了进行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之外,教师还必须重视美术课堂的教学优势,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辨别是非的意识和观念,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1]。换言之,美术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理念,而且,通过增强审美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于目前阶段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有效的审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是非观念,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信息时代中,有效的是非分辨意识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美与丑,对与错,是与非”进行正确地认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深化,培养他们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一课时,老师就应该知道,这一时期学生的审美意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所以,如果直接进行教学,很难保证他们对这一时期的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是非分辨素质。如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并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呈现出大自然中绚丽多姿的景色。比如,一幅画面的色彩氛围比较阴郁,而另外一幅画面的色彩则比较柔和,给人一种阳光,舒服的感觉。通过对图像进行对比,学生可以在色彩氛围和色彩赏析中,体会到其中的各种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鉴别意识也会逐步提高,而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色彩表达和艺术感知的能力,逐步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其今后更好地发展。
(二)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美术学科的教学优点,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次,要注意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清楚地认识到,提高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对学生产生的正面作用,利用美术课程所具有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为培养发散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会动的小纸人》一课中,在这个时期,教师要理解到,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意识方面,还是在思维方面,他们都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好奇和恐惧的心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引导,利用提示、鼓励以及演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老师可以采用“制作贴纸”的方式来加深课堂教学,比如从剪纸的基础形式开始,由浅及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步加深教学的层次。在作贴纸的过程中,从简单的剪纸到为剪纸画上脸谱再到将各种剪纸组合成小纸人,这与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一致,在制作过程中,还能够加深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2]。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其中,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提高,让美术教育能够起到启迪心智、开发潜能的效果。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型、趣味性、多元化的美术课堂,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祁德军.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讨[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1, 000(003):P.59-59.
[2]李娟.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新方向探讨[J]. 读与写:下旬, 2021(2):0282-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