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究如何利用智慧课堂 的互动特性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 者:朱全芹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第十一小学,安徽 宿州 234000)
大
中
小
摘 要:智慧课堂是借助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载体,全面发挥数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教师充分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打造一个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生动性的课堂环境。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规律,认为智慧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是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智慧课堂的互动特性,就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智慧课堂;数学学科;小学教育;互动特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基于智慧课堂导向下的教学理念和服务思想,俨然成为了广大一线教育人士热切探讨的话题。智慧课堂的介入和渗透,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固有的局限性,为学生细节呈现教学过程,突出师生互动、生生探究在课堂讨论环节的重要地位。此外,智慧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直观,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高度运作,是具有人性化、全新化的教学服务理念。
一、智慧课堂的互动特性分析
(一)定义
智慧课堂环境下,用于教育教学的资源素材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多媒体技术、电子教板、电脑平板等,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的铺垫、构建提供了物质保障,是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利器。智慧课堂导向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设计问题、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学生不再受制于模式化、固态化的思路行径,而是在教师引导启迪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动质疑、大胆求证、自我反思等环节实现能力提升。可见,智慧课堂的创建目的亦在于加强学生的智慧水平。
(二)特性
智慧课堂的互动特性主要体现在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负责全权授课,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导致课堂效率难以符合预期效果。智慧课堂非常强调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掌控课堂节奏,借助信息技术勾勒教学框架、阐述教学要点,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天赋能力和主体意识[1]。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向教师或同学提问质疑,并逐渐学会从生活角度探索知识的深层次奥秘。除此之外,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满足了因学生群体个性差异产生的学习诉求,无论是优等生亦或后进生,均可在智慧课堂的帮助下更进一步,因此说,智慧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智慧课堂理念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问题引发思考,带动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归根结底是研究问题的过程,它涉及到对问题的设计、创造、探究、分析、总结,最终解决问题并创造新问题。智慧课堂下的数学互动教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实现问题的生活化、趣味化,只有将问题扎根、入脑入心,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和真谛。
如教学“数据收集与整理”这节课时,顾名思义,类似课程会要求师生收集有关数据,逐步对信息采集、数据整理、统计处理等进行全面了解。导入环节由教师“抛砖引玉”开展提问:同学们是否有整理衣物的习惯?如何整理衣着服饰?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致,多数情况下都是父母帮助自己整理衣物;少部分家长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习惯。继续提问:衣物整理是否要遵循某种规律呢?教师出示多媒体素材,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衣物的归类方式都有哪些?如根据颜色、季节等因素合理分类,点明本课的学习要点,即数据收集与整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倡导合作学习,彰显互动价值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薄弱,思考事物或问题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从全面且开放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论证。这里的合作学习是指师生之间强化交流、合作互动开展学习研究,智慧课堂为互动教学赋予了新理念,即师生对话平等、尊重个体,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只有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方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数学教学方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确保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课,相对其它知识,该部分的复杂性和知识性更强,所以教学应是一个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过程。教师在电子板上画出两组平行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操作使两组平行线处于相交状态?学生在纸上动笔操作,再由教师统一整理,借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将学生成果展现于众,发现学生画出了不只一种图形,其中有已经学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几张是本课即将要学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说明一些学生通过预习提前掌握了图形的部分规律。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探讨,即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和往常学过的图形相比有哪些相异之处?活动结束,为考察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出示几组相似的图形,让学生分析哪些属于平行四边形?哪些属于梯形?又有哪些图形不在二者范围内[2]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互动教学的多元性,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开展奠定基础。
(三)布置课后作业,实现个性辅导
作业是检验学生听讲效率、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以往的作业布置是由教师统一指导,要求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或采用题海战术解决共性问题。智慧课堂下的数学教学带有浓厚的互动性和人文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是重中之重。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设计作业模式,将作业的具体内容和上交时间派发到学生群中,提醒各位家长注意管理监督。智慧课堂提倡作业互评,待学生提交后可点击其他学生作业进行查看,分析不同的解题途径存在着哪些异同之处?检讨自己的作业完成度是否符合教学标准?对比他人作业,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点、有不足,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重新编排课堂及作业的设计方案,以起到查缺补漏的教育效果,继而实现整体性进步。
三、结语
毫无疑问,智慧课堂是带有划时代色彩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演变发展的技术依据,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着非凡的助力和作用。数学基于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要求有关教师注重加强课堂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个人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玉璞.关于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相关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3(03):52-54.
[2]陈德胜.智慧课堂 精彩微课——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01):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