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素质教育。立足文化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需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拓展教育路径,将文化素养教育融合到大学教育之中。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素养; 路径。
一、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内涵
1.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 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分类。我们强调素质教育, 并不是忽视和削弱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 要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对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业务素质而言, 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 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会从更深层次上推动专业教育。对于身体和心理素质来说, 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 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就能够珍惜生命, 重视健康,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 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2.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全面培养。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对其成长、成才有三点好处: 一是有利于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及人文精神的感染, 实现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成为“四有”人才;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是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三、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领导。各院校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由主管领导挂帅, 人文社科院、系牵头, 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参加, 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 负责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组织和领导、指挥和协调。各系、部、处、室切实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落实到各方面。要加大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投入, 每年拨付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 用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研究。要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 试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证书制度。
2.拓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1) 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第一课堂主要是开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课堂主要是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会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 2) 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 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4)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 有计划地组织红色旅游, 参观革命圣地, 考察名胜古迹, 浏览人文景点, 参加社会调查, 开展社区服务和荒漠行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 增强见识, 提升素质。
3.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和教材建设。对专业课教师要普遍进行人文社科方面的培训, 尽快提高学术水平和文化修养, 把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类专业教育中去。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第一、第二课堂密切配合、互相促进的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程结构体系,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符合学生实际, 富有学校特色, 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专用教材和系列丛书, 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建设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
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就要在大学生层面创建师生之间文化互动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应当建立在大学生专业教育的框架之上, 有所提升和发展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就是促进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 学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自然科学,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学生要学会洞察时代思潮的变化, 学会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关系, 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做到“四个统一”: 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学习书本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既会遇到许多理论问题, 又会遇到许多实践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 把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明.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J] .教育与职业, 2006( 33).
[2]蒋雪岩.高校素质教育要紧扣专业特点[ J] .教育研究, 200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