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意识培养
作 者:李 飞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215)
大
中
小
摘 要:在“双减”背景当下,我国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对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课堂安全问题。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意识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教师。 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安全意识
小学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教学载体。但是,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知识,而忽略了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过程出现了一些安全危险、运动损伤等等。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小学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学生安全问题非常的看重,甚至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过于强烈,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产生了严重误解。例如,学生在上体育时,家长怕学生受伤,为学生写一张请假条,还有一些家长则是对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寻求孩子的平安。而在学校方面,校领导则是对安全事故产生畏惧感,甚至有一些学校依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将一些单杆、双杠等危险器材直接拆卸掉,还要求教师将一些铅球、篮球等球类活动也进行自行取消。还有一些学校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语数外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健康体质的培养。教师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则是为了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寻求教学的平安,只是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些比较安全的体育活动,做做操、踢毽球等安全的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也只是用一些虚假的成绩来代替,如每个学习的期末考试,在合格的学生当中大部分的成绩都是虚假的;而在学生方面,学生因为长时间的不运动,导致身体素质差、怕运动、怕吃苦,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是简单很辛苦的事情。这就导致在学校中学生越来越胖,从而对体育运动更加不感兴趣。
二、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策略
(一)加强学生安全思想教育
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课前体育教师应该先将要开展的活动进行分析和讨论,检查是否存在风险,并且还要对体育器材进行再次的检验,防止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因体育器材的故障而为产生安全隐患。一旦查出问题,要立刻汇报给学校,并且让学生原理这些体育教材,避免对学生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因为学生年龄小,对于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成熟,所以体育教师在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要为进行课前的教育,告诉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出现哪些危险,并且该怎样应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从而更好的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而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学类学科相比,显得更加灵活多变。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德育加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这种方式不光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培养,针对于学生天生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为学生进行大量知识或者体育活动的教学,这样不仅不会达到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之情,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提高。因此,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当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创设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教师进行“拔河比赛”的时候,教师就要在活动前先为学生讲述,拔河的技巧以及动作要领,并且告知学生在活动结束时,不能够立刻松手,一旦松手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踩踏,并且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作出评价,以此来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急救能力
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防范意识,还要学生进行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活动前,要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以此来避免在体育活动中带来的损伤,但是,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方法,不能一股脑的将所有动作要领全部传输给学生,要从易到难,从慢到快。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穿着符合体育运动的衣服,大多数学生在下天爱穿凉鞋,甚至还有一些女生在体育课堂上穿小裙子。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醒:“如果这节课举行平跑步比赛,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安全事故能?”学生就会说:“穿凉鞋跑步,容易导致摔跤”,还有学生说:“穿裙子跑步,很容易在跑步过程中被自己绊倒”,这是教师就可以讲解到其中的安全意识:“因为凉鞋的防滑性比较差,很容易导致摔跤,而且凉鞋的减震性也不好,会对脚形成严重的影响;而穿裙子跑步的学生,在跑步过程中风阻会比其他学生更大,不仅使自己跑步变得更慢,还会导致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一不留神踩到自己的裙子被绊倒”。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使自身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其次,教师还可以为讲述如何自我保护,如果在跑步中万一被绊倒,可以采用向前翻滚的动作来减轻受到的上海。最后教师在为学生教一些危险事故的急救方法,因为,大多数学生因为爱动、爱玩,再加上体育课堂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使学生喜欢上体育。但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相对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急救方法则更为重要。学校方面应当对教学秩序进行有力的维护,教师方面则是讲一些安全事件的预防以及安全事件的急救传授给学生,以此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理论知识和理论事件来卫生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学会对危险事故进行简单的处理。
(三)安排适当的体能训练,实现自我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融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质还没有发育完善。因此,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来安排适当的体能训练。而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来源于体能的锻炼,学生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自身的身体健康,使学会的各项指标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一些家庭虽然能够为学生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却导致学生的身体素养呈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设置训练时,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上的教材来为学生设置体育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完成训练,导致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下降。因此,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为学生设置体育训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跑、跳能力。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增加自身的肌肉,以及身体的协调性,从而使自身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教师进行跑步训练时,对于一些跑步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为其规定的时间长一些,而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要求时间短一些,在学生跑完后,再让其讲一讲运动后感受,并且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训练太多于着急,那将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锻炼是一个循循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的身体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能力,再加上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学生避免问题的产生。
(四)加强常规检查,强化配套治理
教师对于体育活动场地以及活动器材的检查可以更好的预防安全事件的发展,教师如果发展活动场所有危险,一定要及时上报给学校并且将其场地进行更换,否则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就有可能发生危险,而体育器材则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器材是可以看见,可以预防的,因此,教师要对体育器材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筛选,以此来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沙地上的一些石块挑拣出来,并且观察沙面是否平整。通过让学生参与常规体育检查,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而保证学生的安全健康。教师在检查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个最危险的一个器材,例如,单杠和双杠,因为长时间的暴露在外面,器材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很容易会产生断裂生锈等情况,导致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产生受伤,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好体育器材,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又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将体育器材进行搬运的时候,还要提醒学生在搬运过程中不要打闹,避免学生在搬运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搬运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危险的器材尽量不要放在草坪上面,防止在用完回收后遗漏摸个部件,最后造成安全损伤。通过这种方法课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五)深入了解学生,严格职教
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点情况。对于一些经常乱发脾气,情绪激动的学生要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在观察过程中,还要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其身上的缺点进行适当的批评,对其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还要一些学生身体不舒服,但是有不愿意告诉教师,最后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行为表现,并且针对学生做出合理训练设计,如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异常、情绪低落,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并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以此来克服学生的障碍,使学生能够更好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体育活动作为课外活动,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会受到很多的外界因素。教师在教学期间,首先要为学生表明,哪些东西可以做哪些东西不可以做,并且还要从学生集体利益入手,通过让学生集体上课,遵守规矩,服从教师在指挥。并且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例如,教师在上课和下课期间都要进行相对应的点名,并且对于一些无故请病假或者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和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为学生讲解全员意识,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体育安全意识的宣传活动
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宣传活动,来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可以为举办一些比赛体育竞赛、体育知识演讲等。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跳远的教学当中,就可以让学生将中间想象成条河,2米的地方就是河的对面,让学生可以在跳远的同时,必须摆好正确的跳跃姿势,才能够有效的跳过2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宣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还能够丰富体育的知识。又例如,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举行有关学生安全意识的演讲比赛,并且邀请一些其他体育教师来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并且,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的奖品,以此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在教学中还要把握体育训练的质量和困难程度,避免出现超负荷量的训练计划,防止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降低,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让学生在遇到危急事件时,不至于手毛脚乱,可以做到冷静思考,解决事件。
参考文献
[1]促进小学生体育训练的法宝[J]. 施佳奉.拳击与格斗,2020(05)
[2]激发小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的对策探讨[J]. 马联彬.读写算,2020(04)
[3]探索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 邱玉红.求知导刊,2019(35)
[4]基于自主学练模式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能力的思考[J]. 邹惠玲.新智慧,2021(07)
[5]融情入境 激发小学生体育兴趣[J]. 王锟.新课程,20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