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从观念和形式上思考中日国防教育特点

从观念和形式上思考中日国防教育特点

作 者:杨 涛 张谦益 (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

[摘   要]文章从中日国防教育的观念上和开展形式上逐一进行比较,并且得出了对我国国防教育建设的启示:在观念上加强国家忧患意识的培养;在开展形式上应当多元化并且避免形式主义。
[关键词]中日;国防教育;思考;特点。

国防教育历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未来。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国防教育体系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日本作为我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竞争对手和潜在安全影响因素,也是几千年来一衣带水的重要邻邦,是一个具有尚武传统的国家,历来十分注重全民国防教育。近年来,日本以强大经济实力为依托,逐步发展军事力量,并增强国民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唤醒民众昔日强国梦。日本的国防教育涉及国民各个阶层,国防教育观念贴合本国实际,国防教育形式多元化,我们研究比较中日国防教育特点,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国防教育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日国防教育观念比较及思考
1、日本在国防教育观念上,极为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并将此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原则。日本善于制造危机意识,并始终用危机感来刺激国民对国家安全的重视。日本政府自始至终在向国民渲染日本自身条件的劣势:国土面积狭小,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纵深浅,东西仅300余公里,不利于陆上防卫作战;海岸线漫长,达3万多公里,易遭受来自海上的入侵;自然资源稀缺,多种常用原材料依赖进口,不利于防卫作战时民众日常生活的维持;自然灾害频发,经常遭受台风、海啸、地震侵袭,未来发展堪忧;政治经济中心过于集中,容易在战时遭受“斩首式”打击。从这些不利因素出发,日本政府刺激国民,进而激发国民强烈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坚定保卫国家的意志。
2、我国在国防教育观念上主要是侧重于民族荣辱教育。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悠久古国,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也饱受时代变迁带了的各种欺凌和苦难。“四大发明”的出现加快了世界的发展步伐;汉唐时期鼎盛的国力威震寰宇;几次成功的民族大交融让中华民族文化屹立至今——各种成就让我们为之深感自豪。同时,近代历史上割地赔款的悲剧,国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忍辱负重,日本侵华战争泱泱大国的迅速溃败,种种屈辱让人倍感心痛。对我国历史成就和屈辱的回顾,是当前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荣辱意识培养,以此来培养国民的民族荣誉感和凝聚力,进而激发人民爱国主义热情。
3、从中日国防教育观念上看,目标都一致——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保家卫国的意识。可是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国防教育收效却不如日本明显。我国当前的国情是强敌环绕,周边安全严重受到威胁。在校学生对当前的国防形势毫不关心,对我国国力情况没有深入的了解。比如中日钓鱼岛争端,只会人与亦云的喊打,对于战争本身和战争所需要的国力毫无概念,自身只会采取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要么指责日方嚣张跋扈,要么指责我国不够强硬。究其心态,笔者认为这正是荣辱观念的国防教育带来的弊端——过分的民族情绪,对现实国情缺乏认识,对我国的国防政策缺乏认同感。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加强国防教育中忧患意识的培养,尤其是我国自身发展的不足,通过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进行国防教育,像日本一样,多进行危机教育,可以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我国国防建设情况教育,优势和不足并重,不能“避重就轻”,只讲优势,不谈劣势;经常性的关注和介绍其他国家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防建设,让青少年从中寻找我国国防建设的奋斗方向;同时,辩证地进行近代史教育,重点在激发青少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双管齐下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中日国防教育开展形式比较及思考
1、日本国防教育开展方式多样化。日本政府近年来拍摄的《亡国之宙斯盾舰》、《日本沉没》和《山本五十六》等军事历史题材影片在社会上影响力广泛,通过这类影片,深刻地反映了当前日本国民的担心和迷茫,使日本国民对日本自卫队只能防卫不能攻击的现状开始产生担忧和不安,这对日本今后修宪奠定了民间基础;日本利用旧日军的日本利用旧日军的遗址、遗物、资料馆对群众进行传统教育。利用讲军史、战例、参观纪念馆、旧战场等方法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旧日军的光荣历史”。日本自卫队经常开展与地方学校青少年学生的“互动活动”,日本多所大学与防卫省合作,由自卫队军官去大学中开展军事类课程和战争模拟训练,以此提高自卫队官兵在民众中的形象,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尚武意识,同时培养自卫队的优秀后备力量,提高日本整体国防教育的效果。
2、我国国防教育开展方式主要为学校国防教育和社会国防教育相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组织和各基层群众性组织,都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可是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军训重于形式主义,大多数学生军训过后除了知道走正步,其他的军事理论知识一概不知;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大学生基本就为学分,没有任何教育效果,而高级中学基本就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政府、单位、学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开展次数较少,模式单一(以出宣传栏或者喊爱国口号为主),实质教育内容不多;我国军队过于神秘化,与青少年学生的沟通仅限于学生军训期间,而军训期间的派遣教官经验不足,重军事技能轻理论思想教育。
3、从中日开展国防教育的形式上对比看出,我国国防教育形式过于形式主义,重形式轻效果。我国现在着重发展经济,越来越富裕的物质环境确引发出了教育的缺失、信仰的迷失、文化的低俗化和腐败等问题,使我国国防教育越发空洞。国防教育的形势慢慢变成了走过场,内容华而不实。公众对娱乐的关注度超过了政治、军事、国防,这是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扭曲。再者,由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导致学校过分强调文化课程考试分数,对于不影响升学和就业的教育内容走走形式,能向上级检查部门交差就行。因而导致国防教育局限性强,教育内容单一、形式主义严重。这正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症结所在。
因此,笔者认为,各地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知道力度,防止国防教育走形式主义;再者,政府和学校应当从中国未来发展出发,开展多样化的全民国防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全社会爱国主义氛围;第三,军队相关部门完善军队派遣教官的相关制度,多开展军民交流,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真切感受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明白我军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其爱军尚武的精神。
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来源,是千百年历史的沉淀,也是国家国防教育的长期有效积累。从根本上重视我国的国防教育,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应当从形式内容上学习各国国防教育的优势之处,使我国国防教育建设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科,南锋霞:日本国防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社会科学论坛》,2006(6)下.
[2]周大雄:试论国外的国防教育及特点,《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二期.
[3]环宇:日本校园掀起“战争风暴”,《环球军事》,200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