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研究

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研究

作 者:曹明东 (石阡县民族中学,贵州 铜仁 5551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相应地,身心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心理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群体中,特别是正在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高中生,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这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但也是心理问题最容易集中爆发的阶段,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使得他们身心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负荷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他们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借助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并根据这些不足之处,学习针对性的方法,矫正自身性格中的弊端,进而达到锻炼和完善人格的目的。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经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也具备了足够的学习能力,能够分析与解决各种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谈话讨论的方式,启迪学生,强化他们对心理知识的感悟,让他们正视自身的问题。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还可以设计黑板报和文化墙,宣传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或者在班级角落设置读书角,学校购置多种类型的心理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丰富他们的认知,开阔文化视野,加强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这样,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实现自主学习。
二、根据调查与监测,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的具体心理问题和根源所在,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方面,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每个人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开展有效的调查问卷活动,以问卷形式进行问题的整理,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手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老师可以结合有效的监测手段,观察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表现,确保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合理性。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高中老师要根据调查问卷和监测结果,结合老师平时对学生的接触,展开理性分析,基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手段,确保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建立[1]。
老师可以在课间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问题,基于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以便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班级上有个女生患有癫痫,总会经常晕倒口吐白沫,所以十分自卑,性格很内向,不愿意交朋友,上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学会在课间操经常嘲笑她,捉弄她,导致这个女孩性格变得更加孤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她最近最在意且受到很大伤害事情:在她生日那天,收到一张生日贺卡,上面写着“丑八怪收”她当时气得哽咽到说不出话来。当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要先运用巧妙安慰法,安抚她的心情,然后找到恶作剧的源头,要求带头学生向这个女生发自内心地道歉,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合学科教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这种弊端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还会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老师就必须将心理知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全面贯彻落实心理健康的教育原则,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惑,勇敢跨越学习阻碍。基于此,老师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前提,比如在课前准备环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进去,在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程气氛的安排和控制上,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要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评价上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不要过于严格等等,这些都必须要优化组织,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2]。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督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会珉.中学生心理健康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微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4):66-68.
[2]李学义.浅谈高中生心理教育的开展[J].新课程.202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