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析中学心理健康课程 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 者:祁 倩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99)
大
中
小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身心都开始进行高速发展阶段,步入了人生的青春期,是培养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黄金时期。心理健康课程带领学生直面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情绪、心理的有效调节,学习如何调控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影响作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面对中学生频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借助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在科学地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下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青少年虽然进入身体快速发育期,但是心理却发育较为缓慢,面对青春期身体、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当代中学生面对困难,遇到挫折不是去勇敢面对,而是出现情绪低落,心理堤防崩溃的问题,一味想要逃避甚至放弃,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二)自私、虚荣心强
中学生面对外界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想冲击,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意识,虚荣心强,对他人自私自利,缺乏包容心,很容易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有的学生在无形中滋生出报复心理。
(三)缺少意志力
当代中学生从小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很少遇到困难与挫折,在家长长期宠溺和包容下很多学生出现了意志力薄弱的问题,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无法通过自主努力克服困难。
(四)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
学生步入青春期后,既渴望拥有独立的自我又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情绪也非常容易产生波动,面对起伏的情绪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学生无法自我掌控,时常表现出情绪冲动,急躁易怒,面对一点不顺心就大动肝火,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究其根源在于学生无法自我疏解和调节不良情绪。
二、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引导正确认知自我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生理成熟和心理变化,很多学生并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无法全面客观地认知自己,经常会对“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别人怎样看待我”等问题产生困惑,渴望别人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开始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第一个单元以“与自我对话”为主题,带领学生从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角度去了解自我,正确的认知自我,学会积极悦纳自我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1]以《做最好的自己》这课为例,老师引入《动物学校的故事》这篇寓言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中兔子与鸭子都没有成功,而老鹰却入园获得了飞行冠军,引导学生总结出做最好的自己先要去正确地认识自己。老师鼓励学生去说一说自己的优点,去自主探索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学习欣赏自己,增强学生自信心,掌握自我激励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初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二)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各种挑战,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很容易在特定情境下出现难以自控的情绪波动,如悲伤、厌烦、生气、愤怒、害怕等消极情绪,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特征带领学生直面这些时常影响自己的坏情绪,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教学来帮助学生去认识情绪的基本类型和表现形式,指导学生如何调节情绪,转换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观察能力和调控能力,引导学生去合理发泄和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清除你的“情绪垃圾”》 这节心理健康课中,老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坏情绪,如想要的东西被别人买走了,喜欢的文具突然摔坏了,被熊孩子撞到了等等,都很容易使人情绪波动,产生坏情绪。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一起探索调节情绪的好方法,体验换位思考,音乐疗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力法、暗示调节法等不同的情绪调节方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了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以及科学调节办法,学会了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疏解不良情绪[2]。
(三)拥有良好人际关系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人际交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心智不成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喜欢结交朋友,注重友谊,但是难辨益友损友,另一方面心理上自我封闭,不合群,交往中斤斤计较,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第四单元《让我们相处的更好》,围绕“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进行人际交往,掌握人际交往中科学沟通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
中学心理健康课程是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为目标,帮助学生化解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自我,学会自我调节,学会与他人沟通与交往,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葛璟.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 (11):66.
[2]张荣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6):10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