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思考

作 者:乔洪亮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而且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日渐增多,这也使得长期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不断的凹显出来,需要及时的解决。本文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定位不准,培养目标含糊,管理制度以及人才力量薄弱,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教育技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融入了新的内涵,既包含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特殊领域,又包含了多种理论范畴。教育技术学科的建立是为了培养将教育和技术结合起来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技术与实践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研究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策略的提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建立。
一、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38年华北师大学范建立起了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化教育学科。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美国引进“教育技术”一词,此后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教育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除了众多名牌大学,师范类学院、大专类院校都在开展教育技术学科的教育。教育技术学科的初步形成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的方式,在完善的过程中逐渐规定了符合“技术应用”的特点,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学到的东西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并将其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从专科到博士学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主要分三个层次,首先是辅助教育,学习网络媒体的开发和制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自主处理一些疑难的问题;其次是直面教学,是学习者和教师面对面沟通的一种方式,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一些其他的培训课,目的是达到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最后是学科研究,指研究生教育,让其自主承担一些课题,依靠团队的力量去解决。教育技术学科的学者主要研究的是教育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逻辑起点和使用方法,但是其理论并不完全成熟,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缺陷,需要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完善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
二、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一些方面已经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想平等了,但是自身的某些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正确的对待问题,是学科建设前进路上的动力。
1.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不准确
美国AECT94曾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种定位范围过大。教育技术学科作为新兴的学科,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在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认为技术和教育就是将所有的专业独立出来,有些甚至是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支撑的。除此之外,没有正确处理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和教育技术学科实践的关系,二者是同等重要的,所占比例应该是接近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理论所占比例较大。
2.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学科建设受到制约
教育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中涉及到了教育、网络、广电、心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科目过于宽泛而繁杂,对于基础的学习无法深入,学生无法将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起来,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科建设受到制约是指社会上,每当教育界发生变革,必会影响到基于技术理论受到冲击,打破了其自身的稳定性。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人才力量薄弱
教育技术学科不同于传统的专业,和其他传统的人文、理工、工农等专业相比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不能使用相同的管理制度,由于专业导向、重视程度的不同,管理制度的关注点也是不相同的,对于这种管理上跨越制度较大的学科,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士进行管理。但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专业人才是非常缺少的,没有专业为依托,很难将正确的理念传输给学生,在高职的教师中只有20%有专业的背景,这一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策略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科定位,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三条策略。
1.将教育技术学科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教育技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存在的,但是今天所说的教育技术是指在电子媒介出现之后的听觉教育、视听教育和视觉教育相融合的互动的学习方法,要明确其本身的定义,这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尤为重要的。由于我国属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因此就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首先,要培养一批教育和技术相结合的人才,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吸收西方建设学科的精华部分,在原有的理念上进行革新,就我国目前的科学水平发展,符合我国的国情,不能不切实际脱离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和真正建立我国教育技术学科走向更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
2.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科不只是理论范畴的知识学科,还包含了实践领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与理论、软件与硬件、创新与学习、现代和传统是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对相互矛盾的关系。同时,他们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遗漏其中一方。
3.将创新精神和改革制度相统一
技术教育学科已经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远程教育网络模式的出现为学科教育提供了条件,要立足于创新的基本点,改革教育的模式,调整学科的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尤为必要的,建立开放式的覆盖全国的现代继续教育制度,使各个机构参与进来,完善各个学科之间关系的建立。(4)倡导个性化发展模式,增加实践环节。网络时代的信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并影响着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手段逐渐多样化,信息传播立体化,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通过人机的交互学习过程,去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大软件制作课和媒体实验课的指导和时间,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教学和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选修课中设置心理咨询课,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学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不断革新,明确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树立新的培养人才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切实将教育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责任心担当起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金凤,马德俊.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06.
[2]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对200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