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作 者:张大为
(仙居县田市镇初级中学,浙江 台州 3173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素质。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则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一方面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优化与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学习和探索,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培养具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出了相关探析,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学;培养;对策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评估和利用的能力,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备素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首先,能够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掌握各种信息获取渠道,也可以学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需要通过探究、实践和创新,开发和设计新型应用软件或工具,从而体验科技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信息伦理等,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信息时代公民。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教师常常只是简单的讲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这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更加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操作时,可以设置实际场景,让学生模拟使用软件进行操作;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可以通过实际的网络结构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许多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仅限于讲授,或者使用PPT演示等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口语表达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课堂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需要及时更新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材不足或者过时也是一个需要教师重视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许多学校在教学中仍然使用过时的教材,可能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落后于当前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就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教材,这样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知识、技能,确保教材与时俱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实践环节需要加强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际操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际操作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缺乏。学生只能在理论上了解知识点,而缺乏实践的机会。信息技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应该注重实际操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际操作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小组实践、课外活动等方式增加其实践经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来,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并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以启发性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性问题解决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小型网站,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进行一些提示,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途径。这样既能够增强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效果,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和监督的工作,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二)利用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驱动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项目为驱动,以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团队合作,利用多种资源,包括互联网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性、跨学科的探究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驱动式学习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相关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习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项目驱动式学习法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和实践。
(三)加强教学中的互动交流
在知识的教学中,互动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动讨论、交流和合作,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促进课堂质量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生活和算法”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刷短视频时的感受。此时,会有很多学生表达自己在刷短视频时,总是能刷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就是“算法”的应用。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能够正确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四)构建科学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体系是一种通过评价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水平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包括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信息分析与应用能力、信息评价和利用能力、信息创新和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建立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等,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学生。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掌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非常重要。信息素养是学生在信息时代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教师需要及时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更加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启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2(2):123-125.
[2]于松萍. 初中信息技术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 读与写,2021,18(3):175.
[3]马宝堂. 信息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的必要性[J]. 数码设计(上),2020,9(5):192.
[4]吴歆. 初中信息技术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 新课程导学,2020(27):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