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研究
作 者:苏连杰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99)
大
中
小
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所以,这就对了初中教学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注意教学质量,减负增效。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老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作业往往不是课后练习题就是随堂测验,老师总是希望通过大量的题目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是双减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所以,老师要优化作业设计,减量提质,减少一些重复无效的训练,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发挥作业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减负增效
前言
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巩固知识、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必要手段。但是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所有科目的作业负担相当重,很多学生只能占用休息时间写作业,效率不仅不高,而且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身心俱疲,对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布置作业形式单一,大多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每天忙于写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无形中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双减政策的提出,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余地去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所以,老师要改变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思维,摆脱题海战术,丰富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数学作业发挥真正的价值。
一、设计分层作业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采取的往往是一刀切的方法去布置作业,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都要完成一样的作业。但是这样的方法忽略了学生本身的需求。布置太过简单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强的学生来说,太过容易,没有挑战性,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如果布置太过复杂的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很多学生做不出来,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信心,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能力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去设计作业,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量,增加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这一课时,学生要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定理的证明和运用,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把题目分成几个类型,基础题、拓展题、探究题,基础题型是需要学生掌握内角和的定理,并且会进行证明;拓展题学生要独立进行定理的证明,并且会简单的运用;探究题需要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多种方法去推理内角和定理,并且学会举一反三,解决更有难度的问题。此外,老师在分层次设计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要让学生明白,分层不是对谁有偏见,而是为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让差生打好基础,让优等生激发潜力,都能学好数学。
二、设计探究型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重复性的作业已经无法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了,老师要多设计一些探究型的作业,促使学生去不断地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样的问题,做无意义的作业,利用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这一课时,我们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型的作业,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首先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我们是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然后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不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吗?如果不相等,是较长的边所对的角大,还是较短的边所对的角大?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和折纸来进行验证。先画一个三角形ABC,假如AB大于AC,它们所对应的角哪个大?如果改变AB和AC的长度,AB小于AC,又会发生什么改变?通过观察会很明显发现长边所对的角也比较大,然后让学生利用折纸来验证猜想,并且展示验证的过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跟着一步一步进行,思考该怎样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且经过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印象也会更深刻,各方面能力也会进一步发展。
三、设计单元整合作业
很多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知识后不会归纳总结,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和相关的知识点,无从下手,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单元整合的作业,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做好总结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运用知识时也能更加自如。例如在学习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单元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把整个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作业。这个单元学生需要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会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要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老师要把每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设计一些单元经典题目,包含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在完成作业的回顾知识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的本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概括和总结,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哪些问题时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来解决,通过掌握一道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掌握这类型所有题的解决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知识链,方便以后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改变过去的想法和观念,摆脱题海战术的思维,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一些分层次、探究型和单元整合的作业,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提高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玲.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路径探究[J]. 教师,2023(1):33-35.
[2]张钰.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28-30.
[3]孙洪波,梁凯毓,王文静.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特色作业的有效优化设计研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78-80.
[4]游克强.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3):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