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策略探讨
作 者:张海军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江苏 南通 226316)
大
中
小
摘 要: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也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小学是培养学生各种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老师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通过劳动教育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综合素质
前言
小学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和品质的黄金时期。现代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劳动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相比一味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把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也是学科融合的体现,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为学生合作实践提供主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快乐全面成长。
一、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意义
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和生存方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认识11——20各数”这一课时,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1到20之间的数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数字吗?摆小棒这样的计数方法是谁发明的?这些数字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说起这些,就要从很久以前古人计数说起了。古代没有我们现在的先进的计数方法,最原始的时候是用手指来计数,可是我们只有十个手指头,比十大的数字怎么办呢?慢慢的随着人类生产劳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智慧也在不断进步,逐渐发明出了十进制,后面越来越多的计数方法被发明出来,从计数方法的发明过程可以看出来,人类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随着劳动方法和技巧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人类社会也越来越发达,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每一次劳动创造的过程都包含着人类的无限智慧。
二、通过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能力
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要步入社会,这也是人生发展的必定会经历的过程,我们现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为了将来步入社会做准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身参与体验,才能明白劳动的辛苦,珍惜劳动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进行一次“小小商店购物”的活动。我们经常会去商店,以往都是跟着大人去商店购物,但是总有一天要自己出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购物时需要用人民币来交易,这也是学生们适应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一部分扮演售货员,一部分扮演顾客,老师扮演店长。商店里有铅笔、尺子、橡皮等各种文具,也有苹果、梨、橘子等各种水果,在各种商品上标上价格,如铅笔5毛一支,尺子一元一把,橡皮5毛一块,苹果3元一斤,梨2元一斤,橘子一元一斤,假如要买2支铅笔,1块橡皮和2斤苹果需要怎么买,总共要花多少钱,然后让售货员和顾客互换,都能体会对方的角色。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利用元、角、分,怎样计算价钱,还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作为售货员不仅要负责搬运货物,还要服务顾客,这也是一种劳动,将来进入社会可能也会从事这样的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在数学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也能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好的优秀品质,也是积极生活的一种体现。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数学特殊的美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们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漂亮的衣服图案、海报设计、家装图片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图案,并且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根据这些基本图案设计的,这说明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利用数学里的知识和元素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创造很多美好的东西,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这些图案,自己设计一款漂亮的衣服,并且要说明设计理念和原因,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感受美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感悟劳动的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老师要合理利用数学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意义,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利用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3):63.
[2]苏彩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及培养劳动精神的研究[J]. 学周刊,2022,7(7):42-43.
[3]刘晓霞. 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策略分析[J]. 学周刊,2022,21(21):103-105.
[4]刘洋. 让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根"[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7):36-37.
|